8月10日,广西肢残人协会在区残联启智展能中心(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开展健身周活动,并邀请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对肢残人士进行体育器材及体育健身知识讲解。今报记者苏华 摄
体育锻炼是残疾人保障和维护身体强健的最佳形式,然而,日常生活中,残疾人锻炼的身影却并不多。是什么阻碍了他们健身锻炼的步伐,又该如何引导他们加强健身运动?8月11日是主题为“养成健身习惯,享受健康生活”的第六次“全国肢残人活动日”,本周同时也是第五届“残疾人健身周”,记者就残疾人参与锻炼健身的状况作了探访。
鲜有残疾人出门健身锻炼
健身对残疾人身心康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进行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但记者走访了南宁市的多个社区,发现几乎没有残疾人在社区里开展体育锻炼。
据自治区残联相关人士介绍,目前,适宜肢残人体育锻炼的体育设施不多。残疾人的生理特殊性,让他们的健身途径和满足条件与健全人有较大差异,许多健身项目并不适合他们。
据了解,针对残疾人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区正在推动轮椅柔力球、轮椅太极拳、轮椅太极扇等健身项目。然而,能够让残疾人日常融入其中的其实不多。
除了客观因素外,影响更大的是生理缺陷所造成的身心压力,日常生活都需要帮助、照料,而锻炼健身就成为不那么急切的需求了。因为生理缺陷,一些残疾人心理上自卑,性格孤僻,不愿出门锻炼以及与人接触。总体来说,社会还未提供给这个特殊群体良好的健身氛围和条件。
个性化装配健身设施
一直以来,自治区残联把残疾人参与锻炼健身这项工作都纳入了全民健身大盘子,不断加大残疾人体育事业经费的投入,各地也在加大对健身器材的配置,加强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培训。
业内人士认为,让更多残疾人加入到日常的锻炼健身中来,需要在全社会树立“平等、参与、共享”的观念,在社会生活中为残疾人提供合理的准入制度以及不偏不倚的公共政策,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主流,重树健康心理,平等参与健身锻炼等各项社会生活。
针对一些残疾人不知道怎么进行有针对性地健身锻炼的现实,有关单位也应该有计划地培养一批业余或兼职的残疾人健身体育指导员,采用适合残疾人的科学健身锻炼方法,具体、直接地帮助指导各类残疾人正确地开展活动。
残疾人开展健身锻炼需要适合于他们特点的场地、专用的体育设施、器材。广西肢残人协会副主席邱拥华认为,残疾人迫切希望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地能够为残疾人优惠开放。社区健身器材设置时,也应兼顾残疾人的生理特点,做一些专用附件。
邱拥华还提醒,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也不能过度锻炼,比如小儿麻痹症患者,因机体原因,只能适当进行锻炼。“对于一些居家重度下肢残疾人,可以在家使用哑铃、拉环等,锻炼手臂,增强上肢力量可以帮助这类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克服许多困难”。
今报记者贾经纬
【相关链接】
全区约有82.4万肢残人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区约有82.4万肢残人,占全区残疾人总数的24.42%,主要分布在44-55岁区间。“按肢体残疾的分布,年纪越小,肢体残疾越少”,自治区残联相关人士介绍,原因是公共卫生水平提高,免疫加强、小儿麻痹、残疾预防的干预。年纪越大,肢体残疾越多,是原因是遭遇工伤、车祸等。
新闻推荐
物业“偷电”供住户 “贪污”4年电费物业公司及其所属房开商涉嫌窃电,供电部门已经报案
今报南宁讯(记者王春楠)记者8月13日从南宁供电局获悉,经供电部门发现核实,南宁市塞纳维拉花园小区的几栋居民楼用电居然是开发商“偷电”而来的。但4年来,这些楼栋的居民却一直在向开发商下属的物业公...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