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 武鸣新闻 隆安新闻 马山新闻 上林新闻 宾阳新闻 横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南宁市 > 南宁新闻 > 正文

中西艺术邂逅三民村

来源:广西日报 2016-08-25 21:24   https://www.yybnet.net/

今日视点

本报记者 张天韵 文/图

“与多元文化的美妙邂逅,总是让人灵感泉涌。”7月中旬至8月中旬,16位中美艺术家因共同兴趣,汇聚南宁三民艺术村进行驻地创作。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视角在这里碰撞,一个新的国际性艺术创作交流平台在这里诞生。

“游移的边界”引来观众

8月21日,蓝天白云下的南宁市西乡塘三民艺术村一块空地上停满私家车。上周六在这里开展的“游移的边界——2016年三民艺术村国际艺术家驻地创作作品展”,仍在吸引着不少艺术爱好者前来观展。

驻地创作作品展示厅满满当当地摆挂着100多件各式各样的艺术品。一面刷着白灰的砖墙上,十几条长短不一的腿、脚模具上,缠绕着一圈圈细绳,像是要穿墙而过。这组作品的作者是来自美国堪萨斯艺术学院的米丝蒂·甘布尔教授,她认为,好的作品应紧紧围绕着“思考”这一主题。不少观众在她的这组作品前思考半天也没挪动步子。

携妻带子前来观展的吴先生被两只巨形观音手震撼了:一只满是祥和味道的大手手心中,有一朵小而精致的莲花;另一只手中则放着一架小飞机。美国艺术家李安卓·乌鲁蒂亚希望观众能够从她的这件作品里看到一个老去的故事。

河南周口师范学院刘蓓蓓老师的雕塑作品《她她她》,用夸张的手法将几组平凡人物的表情刻画得惟妙惟肖,引得一些文艺女青年驻足尖叫:“这个摆在家里好艺术哦,如果能照我的模样塑造一个就好了!”

广西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刘宇航的《王与后》,是一组骑在马背上的古代广西苗族兴盛时期部落首领与夫人的形象。作品吸取了汉代雕塑造像手法,整体看起来古朴大气。

一件件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是由中美两国艺术家在三民村潜心创作出来的,充满着不同文化的冲突与碰撞,让观众形象领略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美丽广西让灵感泉涌

三民艺术村是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村,保存着黄氏宗祠、民族门楼、护水祠、沉香古井等等历史建筑。上世纪50年代,田汉、李可染等艺术大家的蹲点,为村里深厚文化土壤注入了“艺术基因”。如今国内外艺术家的进驻,又如春风化雨,让艺术种子破土而出。

在展览厅,记者见到身材高挑的米丝蒂·甘布尔。米丝蒂·甘布尔是美国堪萨斯市艺术学院教授,曾数次邀请中国艺术家到美国进行驻地创作。这次来到三民村,她立即爱上了这个地方:“这里绿化得太美了!”她每天一有空就在村里转,对三民村未来充满期待:“这里是乡土文化和艺术文化交织得特别好的地方,希望驻村创作可以扩散到全球。”

性格开朗的李安卓·乌鲁蒂亚是来自美国的知名雕塑家。她跟记者谈起驻地创作感受,禁不住笑起来。原来,她在创作时有个小癖好,夜越深思路越敏锐。她在三民村每晚都工作到凌晨4时才回旅馆,“有时走在村里,两旁稻田里常常会突然蹿出青蛙等小动物,足足让我兴奋半天!”她将对广西这片土地的认识融进作品中,使毫不起眼的泥土变成有生命力的作品。

任教于美国堪萨斯市艺术学院绘画系的斯科特·希巴特副教授,喜欢用水彩来捕捉风景瞬间。村里农民干活的姿态,还滴着晨露的翠绿蔬菜,飘着果香的各色水果,都成了他创作素材的一部分。

入驻三民艺术村开设个人艺术工作室的刘宇航认为: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相互了解彼此艺术创作的手法,尤其是艺术理念的差异,有利于换位思考,理解不同的艺术创作理念。

艺术的“蝴蝶效应”

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农帮敏工作室,记者见到了这次活动的中方牵头人——广西艺术学院教师农帮敏。刚送走中美两国驻地艺术家,面对又复寂静的三民村,他有些怀念那些热火朝天创作的日子。

谈起艺术家驻地创作,农帮敏说:“与多元文化的美妙邂逅,总是让人灵感泉涌。”

农帮敏在美国留过学,曾多次参与当地驻地创作活动,异域的艺术交流让他留下深刻印象。2015年,他与何镇海、覃继刚等广西艺术家受邀到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进行驻地创作,创作的艺术品在当地艺术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农帮敏曾在2013年首次尝试邀请美国艺术家到钦州进行驻地创作。“如同蝴蝶效应里的那只蝴蝶,翅膀轻轻一拍,便刮起一阵飓风。这次,这股风从大西洋彼岸刮到了三民艺术村。”农帮敏回忆着策划这个活动的过程,“从发起到进驻,整整准备了一年。一个成功的驻地活动,往往需要政府、文化机构、艺术场所、协会、艺术家、评论家等合力参与。”

“由于团队的合力,让南宁首届国际驻地创作活动得以成功举行。”农帮敏十分欣慰地说,“让国外艺术家能找到一个最佳的机会了解广西文化和艺术,同时也让艺术家视野更为开阔,观念更为新颖。这次活动对三民艺术村这一品牌的打造、使之走向世界也有很大帮助。”

驻地创作在国外也称为艺术家的流动工作室。广西美术家协会陶艺艺委会主任何镇海说:“不仅仅是广西,甚至在全国艺术界,对驻地创作这一概念还是相当模糊的。主要是语言、途径方面的困难,造成国内艺术家不太了解和参与驻地创作活动。”

“其实驻地创作不仅仅是为各国艺术家提供交流的文化平台,它同时还潜藏着巨大的文化产业效益。文化的沉淀需要时间积累,短时间是无法体现文化价值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但一旦形成气候,它的巨大经济效益又是势不可挡的。”广西艺术学院教授何镇海口气中透着遗憾:“在当今迅猛发展的社会,很多人没有耐心等待艺术的缓慢成熟。”

“不过驻地创作这只蝴蝶的翅膀还会继续拍打下去,那股艺术之风也将会继续刮下去。”何镇海坚定地认为。

新闻推荐

青秀区:把健康送到群众身边

本报记者孟振兴本报实习生薛霞丽本报通讯员刘兰蔚说到“卫计服务”,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是大医院、大手术。随着近年来我国基层卫生计生事业的发展,不少事关健康的“小问题”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我区举办控烟讲座2016-08-26 21:24
评论:(中西艺术邂逅三民村)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