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江南区委宣传部尹庆南
我的高考是在1978年,现在已经过去39年了。这是一段改变了我的命运和人生的经历。因录取工作人员失误,我差点与读书梦失之交臂。
高考后录取情况石沉大海
那一年,19岁的我和千千万万的知识青年一样,在农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看到1977年恢复高考后,身边的一些同伴通过高考跳出了农门,进了大学,我心里暗暗下决心,我也要考上大学。
高考结束后,我就回到插队的村里等待。那时,录取通知书是寄到村里的,村里每当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都第一时间用高音喇叭通知被录取的人到村里领取,我就天天竖起耳朵听广播。可眼看分数跟我一样,甚至比我分数还低的人都得到通知书了,我还是没得到,心里很着急。
两进招生办终于问出原因
就在我万分沮丧之际,一起插队的一名好友提醒我,是不是应该到招生考试办去问问,看看哪里出了问题?
我打听到,招生考试办公室设在南宁市华西路的一所放了暑假的小学内。那时招生办不像现在那么森严,说明情况后,门卫就让我直接进去找工作人员。我上到招生办二楼的一间办公室,工作人员很热情地问了我的情况,然后翻开一本用钢笔写得密密麻麻的录取记录本,指着我的名字对我说:“你已经被录取了,通知书已经寄出,你回去等着吧。”在那本记录本上,我确实看到了用钢笔写着自己的名字和被录取的学校,于是,我放心回到村里等候。我想,可能是邮寄速度慢吧,多等几天也无所谓了。
就这样,我天天盼着能从村广播里听到自己的名字,可一直等了差不多10天,也没得到消息。这下我又急了,再次来到招生办。这次招生办接待我的是个女同志,她了解我的情况后,还问我要了准考证。这一查不要紧,她拿着我的准考证查了以后对我说:“真对不起,我们之前寄出了一份跟你同名同姓,且同一学校录取的通知书,因你和寄出去的那份重名,工作人员以为你这张是抄写重复的、多余的,所以没给你寄出去,现在经核对,你和另一个同名人的准考证号不一样,我们给你补发,请你收好。”
虽遇乌龙事但仍感幸运
天哪,竟有这么乌龙的事!接过这名工作人员递过来的录取通知书,我真有点哭笑不得,不知道是感激她呢,还是埋怨她。回想这件事,我觉得我还是幸运的:我幸运,有那位要好的朋友提醒前去招生办查一查;更幸运的是,遇到这位细心的女工作人员,帮我查到了那份属于我的录取通知书并及时补发给我。
想当年,高考刚刚恢复,各项制度比较欠缺,高考及录取的秩序、手段等也都比较原始、简单,录取通知书这样的工作全靠人工手写操作,整个过程掺杂很多人为因素,这个乌龙事件,在当时也是情有可原,可以理解的。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高考已经日臻成熟,制度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录取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完备。今天,高考更加公平公正,成为了亿万青年学子追求远大梦想的一条通道。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近日,南宁中院“百日执行会战”启动。此项行动由南宁中院院长担任指挥长,共出动法院执行干警35名、法警30名。行动启动当天,执行的是申请执行人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与被执行人南宁...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