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小学小戏娃在表演《梨花颂》本报记者 宋延康 摄
9月12日晚,第20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地飞歌·2018”晚会第二乐章第九个节目梨园新唱《梨花颂》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台上小戏娃们的花旦、青衣、刀马旦有模有样,惊艳四座。这群小戏娃均来自南宁市解放路小学小梅花艺术团,平均年龄在9至12岁。
登台表演展邕城小学生风采
昨日下午4时,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排练,南宁市解放路小学小梅花艺术团小戏娃们对梨园新唱《梨花颂》的表演基本上轻车熟路了。在后台化妆的30多名小戏娃,是既激动又紧张,因为他们一直在急切地期待着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在后台刚化好妆的小戏娃黄静在戏曲中是刀马旦的角色。黄静告诉记者,她学习戏曲有两年了,她非常喜欢戏曲表演。今年第一次登上民歌艺术节的舞台,她和小伙伴们都非常兴奋。虽然排练过程很辛苦,但大家是苦中作乐,希望能将邕城小戏娃的形象展示给大家。
戏曲表演,很有讲究,从妆容、头饰到戏服都非常复杂。黄静刀马旦的装扮就很复杂,头发都要戴很多层的头套,最后还要戴上头盔。“衣服和头盔很重,但在舞台上还要进行各种动作表演。”黄静说,化妆、穿衣都要花很长时间,但她觉得非常有趣,很喜爱戏曲。
青衣谭宝宜才9岁,却已经学了两年的戏曲。其扮相惟妙惟肖,十分惹人喜爱。 “我觉得能在民歌艺术节上表演非常荣幸,我会好好表演,展现我们邕城小学生的风采。”小戏娃谭宝宜说,这段时间以来,他们一直在为民歌节节目努力排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该校校长杜小鹭告诉记者,从两个月前接到《梨花颂》的表演任务,学校就组织小戏娃开始排练了。该节目由之前学校表演的戏曲节目《邕城戏韵》原班人马打造,《邕城戏韵》节目已多次登上东盟戏曲周、世界华人粤剧节、南宁市中小学主题新诗会晚会、中小学生艺术节等舞台,因此小戏娃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
彩色的长袖划出美丽的弧线,长长的水袖收放自如,武生之间的枪棍对打令人眼花缭乱。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仅是两个月的排练,平日里,解放路小学的小戏娃一大早就要练早功。他们练手势、台步、走位、身段、水袖等身体表演,还要练舞水袖、玩扇子、舞刀弄枪、耍棍挥棒、舞动旗帜等。“我们小梅花社团一般都是利用早上或者放学后练功,虽然有点累,但我非常喜欢戏曲。”谭宝宜说,很多小伙伴跟她一样都喜爱戏曲。
据了解,作为邕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解放路小学已经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两年了。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专门派戏曲名家每周来解放路小学培训、指导一到两次,让小戏娃们学习、传承传统戏曲。而学校成立的小梅花艺术团,吸收了一大批喜欢戏曲的小戏娃。
新闻推荐
斗歌舞 大巡游 美丽南方嗨翻天 第20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绿城歌台”西乡塘区歌台开唱
村民表演的《盛世大鼓》点燃现场气氛斗歌舞、斗香蕉、大巡游……昨日的美丽南方嗨翻天。9月12日,第20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