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玲通讯员梁思泉韦馨菲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越来越多外国企业和外籍人员选择投资南宁、落户南宁,南宁市税务部门不断优化税收服务,积极为企业解决涉税难题,助力企业“走出去”,不断发挥税务部门外语人才优势,努力实现沟通“零障碍”,服务“零距离”。
“营改增”助力企业“走出去”
“‘营改增\’对建筑业来说充满了挑战。由于公司承接的海外业务较多,一旦税收政策有变动,有可能影响日后的招投标和业务拓展,影响公司走出去的进程。”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安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一安”)财务相关负责人说。
南宁市税务部门组织业务骨干来到广西建工集团总部进行“营改增”政策辅导,宣传了“工程项目在境外的建筑服务、工程监理服务、工程勘察勘探服务”方面的免税政策,及时消除企业的顾虑。
由于广西一安承接的海外业务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等,工程采用原材料大部分为国内购买后出口。“营改增”后,国内制造业能够抵扣的进项税额增加,税收成本减少,广西一安购进原材料的支出成本降低,国际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2016年,南宁市全面实施“营改增”,包括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过去不能抵扣的诸多环节全部被打通,实现了全链条抵扣。南宁市税务部门通过为企业提供“营改增”政策辅导,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税收保障。
优化服务增设越南语专线
今年6月,广西税务12366纳税服务热线设置“走出去”专席,设立越南语专线服务,为“走出去”更为“引进来”的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
南宁市税务局国际科越南语专业毕业的黄芳慧就是12366双语专线的一名话务员。她除了学习《中国居民赴越南投资税收指南》和《中国居民赴泰国投资税收指南》等知识,还参加了大量的非涉外税收业务培训,掌握了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等业务知识,可为纳税人在中国投资所有可能涉及的实务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7月是企业股息分配的高峰期,越南客商阮文功是一家广西企业的持股股东,他所在的公司在前不久对2015至2017年间的未分配利润作出了股息分配决议,阮先生取得了一笔股息收入,而这笔收入在中国该不该纳税,若要纳税又该怎么纳税,他带着疑问拨打12366寻求答案。黄芳慧用流利的越南语向阮先生作了详细解答,阮先生十分满意。
贴心服务解决企业涉税难题
今年5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201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过程中对境外所得部分的核算遇到了难题。南宁市税务部门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业务骨干上门为企业进行专项辅导。
该企业于2006年1月起,在越南开展永河水电站境外工程,2017年度在越南的境外工程中取得可抵免的所得税35285.77元,企业会计对如何申报境外所得的税收抵免方式提出了疑问。经税务部门的指导,企业选择不分国不分项的税收抵免方式,2017年度该企业抵免境外直接缴纳的所得税35285. 77元,为企业今后做好缴纳所得税凭证的收集和抵免等做好筹划。
为了使纳税办税更便利,目前税务部门有20个事项实行容缺受理。其中,国际税收业务2项,包括境外注册中资控股企业居民身份认定、非居民企业选择由其主要机构场所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审批;出口退(免)税业务3项,包括出口货物劳务免抵退税申报、《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开具和《出口货物退运已补税(未退税)证明》开具。
新闻推荐
全国首张不动产权电子证书在南宁产生 今后市民办相关业务可通过手机、电脑、自助办理机办理
吴信重拿到全国首张不动产权电子证书很高兴本报记者孟娟娟摄本报讯(记者孟娟娟通讯员周培荣)9月17日,在南宁市民中心不动产...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