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记者郭燕群
政务新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也是大众了解政策、快捷办事的重要平台。为提升南宁市政府部门网上履职能力,《南宁市政务新媒体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已于近日印发实施,为政务新媒体设定“底线”。
1
同一平台
只开一个号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纷纷开通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政务新媒体,发布便民与部门信息。但有的因后期运营维护跟不上、内容更新不及时,成了“僵尸账号”,互动服务远离群众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为让政务新媒体活跃起来,实施细则规定:除节假日外,政务新媒体原则上每周至少更新发布一条信息。同时,政务新媒体主办单位要加强原创类政务信息的加工制作,逐步提高原创信息发布比例。原则上,各类政务新媒体每两周至少发布一条原创信息。
另外,一个单位原则上在同一平台只开设一个政务新媒体账号。对在同一平台开设多个账号的,应清理整合。对在不同平台功能相近、用户关注度和利用率低的,应及时清理,确属无力维护的应关停注销。
2
不得参与商业性活动
不同于一般的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有自身的定位。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任何政务新媒体不得参与商业性、盈利性经营活动;严禁购买“粉丝”等数据造假行为;不得强制要求群众关注本单位本系统的政务新媒体、下载使用自建的政务移动客户端,或对本单位本系统发布的政务新媒体信息进行点赞、转发;不得将下载使用或关注本单位政务新媒体作为办事服务的前置条件;不得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强行推广本单位开办的或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向第三方采购的政务新媒体。
实施细则还规定,公职人员未经所在单位同意,不得擅自利用个人认证的新媒体发布案件侦查调查、法庭审理及判决、灾情疫情、统计数据、环保测评等敏感信息;对可能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应严格管理,严防失泄密事件发生。
3
语言要通俗易懂
现实中,由于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部分政务新媒体不能正确认识网络言论特点,同网友互动时掺杂个人情绪,甚至爆出“雷人雷语”。有的草率发布未经证实消息,对网友产生误导。
对此,实施细则明确,南宁市政务新媒体要注重运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形式,提升解读效果,并注重发挥专家解读作用。应把政务新媒体作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和政务舆情回应、引导的重要平台,提高响应速度,及时公布真相、表明态度、辟除谣言。
另外,政务新媒体要根据工作需要完善留言评论、在线访谈、征集调查、咨询投诉等互动交流栏目。对群众留言及答复内容应定期整理;对群众诉求应限时办理、及时反馈;对收集到的、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应及时转送有关业务部门。
实施细则还明确,将政务新媒体工作情况列入各地政府的年度绩效考评。
新规亮点
●除节假日外,原则上每周至少更新发布一条信息
●原则上,每两周至少发布一条原创信息
●一个单位原则上在同一平台只开设一个政务新媒体账号
●不得参与商业性、盈利性经营活动
●严禁购买“粉丝”等数据造假行为
●不得强制要求群众关注、下载、点赞、转发
●对群众诉求应限时办理、及时反馈
新闻推荐
偷了别人的财物还敲诈人家花钱赎回 嚣张盗贼5个月作案8起,终被警方抓获
今报南宁讯(记者卢荻通讯员谭兴月)今年2月开始,在南宁市江南江滨公园、凌铁桥灯光球场、邕江一桥底,一名男子如幽灵一般,趁市...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