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了解更多信息
■本报记者陈亮 廖欣 实习生蒋周敏
市民在乘坐交通工具或在超市、商场、电梯间内以及各类会议场所等密闭环境和人员聚集场所,严格按要求正确佩戴口罩;倡导节庆文明新风,严禁大办婚丧嫁娶,少摆席、少参加宴会、控制家庭聚会,不扎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提倡就餐时使用公勺、公筷……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印发冬春季疫情个人防护等7项“十严格”措施的通知。通知发布近两周后,记者走访南宁市各机关单位、公司、车站等公共场所,发现防控措施严格有效的实施,大多数市民已养成良好的防疫习惯,对防疫工作配合度和主动性较高。
养成习惯,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只要外出我都会佩戴口罩,回家后家人已习惯性用洗手液洗手,而快递包裹到家后也会用消毒酒精喷过一遍。”市民梁先生说,政府部门发出的倡议和通知都是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我们都会全力配合。而且,勤洗手、勤消毒、使用公筷等个人防护“十严格”措施都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只要摒弃各种陋习,病毒也将逐渐远离我们”。
在五象总部基地上班的黄女士为公司的措施点赞,由于公司的员工较多,食堂已不开放,堂食采取了分餐制。每个部门负责人会提前一天统计并上报次日的午餐就餐人数,到点后由专人统一将餐食送达部门分发,员工就在工位上就餐。有打包需要的同事可以在线下单,食堂接单配齐后放置存放处,下班后员工自取,有效避免了人员聚集,减少传播风险。
南宁市外事办公室提倡工作人员尽量不要堂食,如需堂食要间隔一米就座,同时也鼓励大家自备餐具和打包就餐。西乡塘区政府食堂则取消堂食,人员就餐均为打包带走。
主动配合,乘客自觉亮码配合测温
“此车已消毒,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乘车请佩戴口罩。”昨日,记者在白云路中站乘坐79路公交车,一上车便听到广播提醒,驾驶座安全防护隔离门上也有清晰的提示标语。车厢内,乘客都自觉佩戴口罩。据了解,南宁市交通运输局督促各行业企业科学规范做好长途客运、公交、地铁、出租车场站和所有公共交通工具的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公交车驾驶员如果看到有未佩戴口罩的乘客,都会进行提醒,对于不配合的乘客则不允许乘车。
地铁站内同样秩序井然。当日上午,记者在地铁1号线东盟商务区站看到,乘客们都按照规范戴口罩进站、候乘。乘客需要向工作人员出示健康码、进行体温测量,确认体温无异常后方可安检过闸机。不少人提前在手机里打开小程序,过安检前直接向工作人员亮出健康码,即可快速通行。对于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工作人员则采用人工登记的方式,记录下老人的身份信息和体温,确保老人能顺利乘车。
市民黄先生对于现在的乘车防疫要求表示理解。他说,虽然乘地铁时配合测温检查要多花一些时间,但也是为了保证安全的乘车环境,大家都应当自觉地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新闻推荐
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试行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 开办企业更便捷 创业变得更简单
本报讯(记者廖欣)昨日,记者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以下简称“南宁片区”)了解到,近日,南宁片区印发实施《中国(广西)自...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