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退远眺?方朝明/绘
马退远眺,在邕州古八景中排序第三位,也是各方人士对遗址有异议的景点之一。但一般认为,其在邕州之北。
一代文豪、唐代柳宗元写下的《邕州马退山茅亭记》,是南宁现存最早的一篇山水散文,弥足珍贵,“马退远眺”也因此列入邕州八景。
马退之山历史久远
南宁史籍记载的马退远眺:“宣化县东,有马退山,宣化县北十五里。山势趋而复返,如马之退,故名。在邕州北,详见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旧为八景之一,题为马退远眺。柳柳州茅亭处也,谢公之屐不临,周王之车辙不至,一经品题,遂成佳景。置身亭畔,四顾辽廊,若凭虚御风,有其喜气洋洋者矣。”
民国二十四年《广西游历须知》记载:“马退山茅亭,在大塘乡,城北十五里,唐辛卯年建,该山势如马退,故名。唐柳宽为邕州刺史,作茅亭于山之阳,从弟柳宗元为之记。”
原来,唐代柳宽任邕州刺史时,常在此山游览,以寄胜慨,曾在马退山上造茅亭一所。柳宗元听闻马退山造茅亭一所,曾为马退山茅亭写有《马退山茅亭记》一文。经柳宗元为此亭品题,马退山便成了佳景,流传下来。
1983年版《南宁市地名录》记载马退山:马退山,曾是南宁的八景之一,有“马退远眺”之说。马退山之名,在《明史地理志》《广西通志》《方舆纪要》等史书中,均有记载。该山位于邕州之北,即现在邕武公路、邕宾公路之间,距市中心约3.8公里。山并不高,海拔仅115.6米。据《方舆纪要》记载:“因山势趋而复返,如马之退,故名。”从地图上观看,方圆约0.9公里,形似马腿,故又有“马腿山”之称。
上世纪50年代前,马退山曾种过大片桐油树,后又被砍伐得枝条无存,平亭早已倒塌,寻胜已无踪,马退山的佳景也成为历史。
民国二十四年《邕宁一览》(名胜古迹调查表)记载:“马退山,天然,邕城北二十里邕武公路中之腰塘。公有,民国十八年施种桐树。唐柳宽为邕州刺史,作茅亭于山之阳。从弟柳宗元有茅亭记,亭今废。”
一代文豪传世名篇
一代文豪柳宗元写下的《邕州马退山茅亭记》,是南宁现存最早的一篇山水散文,弥足珍贵。此文不足500字,简洁凝练,形象传神,气势恢宏,成为邕州八景传世名篇。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朝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元和十四年卒,年47岁,世称“柳柳州”,亦称“柳河东”。
《邕州马退山茅亭记》文章开头总写山和亭,写出建筑茅亭的时间、地点。亭建于山,山上建亭,山和亭原为一体。接着描写亭和山。“因高丘,昭其俭也”写茅亭的外观。从“崒然”到“绮绾锈错”,写山的壮观秀丽。碧野茫茫,山高兀立,“亘数十百里”,山前头有水,山尾盘绕潜伏在远僻的地方,周围的山都朝向着它,如众星拱月。“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意思是:天地的灵气所钟爱,不仅是泰山西湖、秦岭洞庭,就是在这偏僻的南荒,也同样风光秀丽。如此风光胜地,只因地处荒服人迹罕至(引用周王和谢公两个典故),相对显得萧条。当时,柳宗元的堂兄柳宽任邕州刺史。由于人的“德”引出“信孚”“人和”,导出有闲暇,所以柳刺史常“率昆弟友生”,寄情于山水美好景象中。从“步山极而登”到“揽不盈掌”,写壁山之所见所感;“手挥丝桐,目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谦袖”,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豁达豪放,心旷神怡。文中柳宗元引浙江绍兴兰亭作对比,称如果不是王羲之兰亭的“请湍作竹”,将“规没于空山”不为人知。如果对马退山茅亭“不书所作”,那么其“盛迹郁湮”,也将有“贻林间之愧”,因此写下此文以为记。
明清诗赋马退胜景
明清诗人的诗篇中,也多有描写马退山风景的。
明朝,董传策的《青山杂兴十首》之一:“马退山横廓背豪,茅亭曽记柳仪曹。白云屏落青峰障,自媿无才仆命骚。”明张岳《登马退山望邕州》:“笋舆度岭又高峰,望极越山兴不穷。元气远浮瀛海外,人家多在翠微中。软莎黄犊迷烟雨,极浦归帆逗晚风。兵祲沉销春昼永,两江树色郁青葱。”清代,南宁府教授梁天宗的《马退山远眺》:“十年远梦古邕州,马退山前坡上楼。野照苍茫阔风色,关云盘郁起边愁。”又有梁天宗《马退远眺》:“凭交几欲跨层峦,马退山前暂驻鞍。远岫千重天外出,清波万里望中看。忘情不觉乾坤阔,对景方知世界宽。回首碧霄红日近,紫霞飞处是长安。”副贡唐禄《马退远眺》:“长啸山巅立,仙风豁酒怀。举头凌碧落,极目到天涯。”莫廷庸《咏马退山》:“天地功成山亦退,人生得意好回头。林泉归憩无羁勒,身外浮云任去留。”光绪二年出使中国的越南使节裴文禩,有《南宁怀古》云:“城市楼台满地浮,繁花犹说岭南陬。后前汉是交州郡,左右江为郁水流。柳子茅亭文半没,狄公鲸观迹空留。远来正欲寻遗韵,一棹匆匆未遍游。”在他看来,经历多次兵燹灾祸的南宁城,值得写的只有怀古了。“柳子茅亭文半没”,指的就是柳宗元《邕州马退山茅亭记》。
遗址存疑孰是孰非
南宁古八景中,有两处遗址存疑:一是马退远眺,二是花洲月夜。
国家图书馆藏宋蜀刻本《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卷二十七,有《邕州马退山茅亭记》。宋代的两部舆地著作《舆地纪胜》《方舆胜览》记邕州名胜,都有马退山,都引柳宗元之文。洪武十二年二月,明太祖朱元璋《谕幼儒敕》中谓:“《马退山茅亭记》,其柳子厚之兄司牧邕州,构亭于马退山之巅,朝夕妨务而逸乐。斯逸乐也,见之于柳子赞美也。”
那么,“马退远眺”在何处?《南宁史料》第六辑刊登《马退山别名四厦岭考》认为,马退山指一带山丘,包括四厦岭、托子岭、长岭、望州岭等,“马退远眺”指的即是四厦岭。四厦岭距离邕城约十五里。
而有学者则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望仙坡、四厦岭,都不是高山,后者比前者高约30米,中间有山丘突起,在四厦岭很难看到望仙坡,更不可能看到邕州城。四厦岭古代没有建筑物,难以想象,古人会从南宁东过茅桥,走山间小路,翻山越岭,到土山四厦岭去登高。要登高,其选择,近者当在望仙坡,远者当为青秀山、罗秀山,不至于选四厦岭。故马退山为四厦岭之说,可信度极低。同时,明清诗篇中的马退山,都是指望仙坡。明董传策《青山杂兴十首》之一:“马退山横廓背豪,茅亭曽记柳仪曹。白云屏落青峰障,自媿无才仆命骚。”此山“横廓背”,说的是马退山横在邕州城背后,而不是十五里之外的四厦岭。清南宁府教授梁天宗的《马退山远眺》诗:“十年远梦古邕州,马退山前坡上楼。野照苍茫阔风色,关云盘郁起边愁。”“马退山前坡上楼”,“坡”当指望仙坡;楼,坡上的楼,四厦岭古代没有楼,而望仙坡有楼宇。说明山为望仙坡。“马退远眺”中的马退山即是望仙坡。据上可以认为:望仙坡又名马退山。
遗址存疑,孰是孰非。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入论证,给出准确答案。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
冬十月,作新亭于马退山之阳。因高丘之阻以面势,无欂栌节棁之华。不斫椽,不剪茨,不列墙,以白云为藩篱,碧山为屏风,昭其俭也。是山崒然起于莽苍之中,驰奔云矗,亘数十百里,尾蟠荒陬,首注大溪,诸山来朝,势若星拱,苍翠诡状,绮绾绣错。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然以壤接荒服,俗参夷徼,周王之马迹不至,谢公之屐齿不及,岩径萧条,登探者以为叹。岁在辛卯,我仲兄以方牧之命,试于是邦。夫其德及故信孚,信孚故人和,人和故政多暇。由是尝徘徊此山,以寄胜概。乃壁乃涂,作我攸宇,于是不崇朝而木工告成。每风止雨收,烟霞澄鲜,辄角巾鹿裘,率昆弟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椒而登焉。于是手挥丝桐,目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襟袖,以极万类,揽不盈掌。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是亭也,僻介闽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使盛迹郁堙,是贻林间之愧。故志之。
方朝明
新闻推荐
今起向全市征集50名种植牙疑难病例 报名成功即可获得专家亲诊,免费量身定制个性化种植修复方案
韩国纽白特种植牙学习班在南宁岭南牙科举办■本报记者黄翠巧食物嚼不动,说话漏风,邻牙移位……很多牙缺失的人都有这样...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