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志莫俊 摄
一鸣惊人、年轻有为是潘文志的标签。书法人士一般都在墨海中探索、积累几十年,甚至终其一生,才能窥见门径、有所作为。潘文志不然,年纪轻轻,已经在国家三大顶级权威性书法大赛中获奖。换句话来说,就像网球运动员一样获得了“大满贯”。可以说,潘文志的成长与成功,正是扎根于南宁深厚的书法创作土壤和日益浓厚的书法创作氛围。
“望日楼”里练就绝技
欣赏潘文志创作,是一种享受过程。只见他摊开宣纸,凝神聚气、笔走龙蛇,整个书写过程一气呵成。书写完毕,他小心地拿出签章,在作品上盖印,印上赫然写着三个字“望日楼”。
“‘望日楼\’是什么?你的斋号吗?”记者好奇地问道。潘文志点点头,拉开话题,用缓慢的语速讲述一个故事:2002年,潘文志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武鸣县府城小学任教。在府城小学任教5年的时光,是潘文志潜心笔墨修炼的美好时光。“那些日子,白天教书,晚上就是我练字的好时光,我宿舍东面朝阳,太阳落山时分我就练字,常常一练就到凌晨,好多时候到太阳出来,我干脆时常在书法作品上落款‘望日楼\’!”
这个故事,并不是像武侠小说那样,男主角因为一个离奇的机缘巧合,得到前辈高人的真传或绝世秘籍,练就一身惊天武功,从此在江湖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潘文志的讲述中,只有“勤”和“苦”两个字,正所谓“书山勤为径,墨海苦作舟”。潘文志认为,勤奋是学习书法的第一要素,特别是要学好技法功底,对书法要有献身精神,自古就有书圣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名师引导博采众长
高手之所以成为高手,除了有名师的指导,还需要博采众长。《射雕英雄传》的郭靖,除了从小在江南七怪指导之下学习武功,还师从全真教的马钰、丐帮帮主洪七公、老顽童周伯通等。无怪乎,《天龙八部》里,“收纳了武林中各门各派秘传绝学”的琅环玉阁,成为众江湖人士欲窥之地。潘文志的成长过程,不乏名师的“身影”,他的老师除了广西的书法名家,还有历朝历代书法大家。
潘文志出生在武鸣县仙湖镇,他的父亲是府城高中的教师,写得一手好钢笔字。从小受父亲影响,他喜欢上书法艺术,府城高中里有思恩府郡守李彦章留下的崖刻和碑刻,他常跑去观摩,还用书本把那些字拓下来。“当时我也不知道这就叫书法,只是比较感兴趣。”一直到1998年,潘文志到南宁市民族师范学校学习美术教育专业时,潘文志才开始真正接触书法。
看到潘文志喜欢毛笔字,杨世全老师从零开始指点其学习书法。杨世全在工作之余致力于书法艺术的创作和研究,多次参加全国、全区书法比赛及展览,并获得多项奖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艺术评审委员。潘文志说:“那时我连宣纸的种类、毛笔的分类、墨砚等基本知识都不懂,是杨老师给我以启蒙。我临摹的书帖、阅读的书论都是从杨世全老师那里借来的,他无私地帮助我。”除此之外,潘文志还注重临摹名帖,从古人书法作品中吸取养分;注重与书法界的同道交流,博采众家之长。
有评价说:潘文志的作品以“二王”为基调,参学诸家,作品追求气息高古醇正,章法开张疏朗,线条毛涩开张,结体坚劲挺拔,用笔自然曼妙,通篇力求营造雅致且恣肆之气象。在创作过程中,尤其重视书写的节奏和韵律,由工整而至于“不工”,最终达于“不工而工”之境。
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武林高手往往是一鸣惊人、一战成名,从此在江湖中有了响亮的名号。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中,潘文志的书法形成了以“二王”为基础,融入书谱的干净、有力的线条,加上颜真卿的随意状态,明清大气磅礴的风格——这让潘文志在有书法界“奥林匹克”之称的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一鸣惊人。其书法作品分别获得广西展区的提名奖和上海赛区的入展奖。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刘德宏在《突破与守望:浅谈广西书法在十届国展的表现》一文这样评价潘文志:“优秀奖提名获得者潘文志的作品由多幅小字拼接而成,以草书笔意书写的行书流畅潇洒,深得甘文锋和张旭光书法三昧,在众多张扬的作品中非常抢眼,殊为不易。”
潘文志“一战成名”。从那时起,中国书法“江湖”开始流传“潘文志”的名号。潘文志也再接再厉,再下“两城”,相继获得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二等奖等顶级权威大奖,笑傲江湖,成为广西书法界的年轻翘楚。
潘文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的成功离不开南宁深厚的书法创作土壤和日益浓厚的书法创作氛围,“南宁书法文化资源丰富,市书协经常举办‘绿城翰墨·南宁市书法艺术\’沙龙,邀请名家讲课,提供书法学习交流平台,开展‘书法进万家\’活动以及各种展览活动,让书法家不断得到成长和锻炼。现在,南宁正在创建广西书法名城、中国书法名城,我愿意尽一份绵薄之力。”本报记者莫俊 文/图
●对话潘文志
记者:专业学习书法和自己摸索学习有什么区别?
潘文志:区别就在于一个“路子”,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学习书法要从古人方面着手,我1998年才开始真正的临帖,之前就是看对联跟着比划一下而已。当年在学校举办的一次书法比赛,我刚刚正式接触书法两三个月,幸运地获得了二等奖,这对我的鼓励挺大的,从那以后就更加努力地学习书法了。
记者:这么多年学书法,有什么有趣故事吗?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潘文志:最苦的就是熬夜吧。白天要工作,心也比较浮躁,写不出东西,一般是晚上研习书法。有时候为了写一幅作品,需要反复练习,如果不满意,还要写到天亮。我学习书法可能没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最大的感受就是熬夜,就是苦中作乐。
记者:目前你拿了很多奖,哪个奖对你而言意义特别重大?
潘文志:我从1998年开始学书法到现在,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参加全国的展览是在2007以后。有个奖是“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那是我第一次获得中国书协展览的奖项,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记者:你刚当选为南宁市书协副主席,对南宁市书法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潘文志:作为一个年轻的书法爱好者,能够担任南宁市书协副主席,这是对我的肯定、鼓励和鞭策,促使我在书法创作上不懈地努力。这几年,南宁市书协对书法爱好者非常重视,也重视书法文化的环境。之前,我们每个月都举办沙龙,汇聚南宁市的书法精英共同学习探讨。现在我们活动更多了,互相交流的机会也多了,使大家能共同提高进步。
作为书协的主席团成员,我会尽快地转入角色,配合好主席,团结书友共同进步。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为南宁市创建书法名城尽一份力。
本报记者莫俊
●小档案
南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潘文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11年12月南宁市委宣传部授予其“南宁市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现任武鸣县仙湖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武鸣县书协副主席。
书法作品获奖入展情况: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二等奖(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提名奖(中国书协主办);中华龙文化书法作品展最高奖(中国书协展览部主办);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入展(中国书协主办);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中国书协主办);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入展(中国书协主办);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等。
新闻推荐
罗波潭(资料图片)罗波庙位于武鸣县罗波镇。罗波庙因罗波潭而得名。罗波潭深达数十米,水质一年四季清澈湛蓝。罗波潭壮语叫凌佬仆,即老阿婆潭之意。这个老阿婆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而是一...
武鸣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鸣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