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观龙(前者)与卢总工(后者)正在用自己研制的大豆肽喂小牛。
企业科研人员正在基地免费提供的实验室做实验。
本报记者 罗 往文/图
多年来,扶持、培育高科技企业,发展更多“无烟工业”,调整和完善工业经济结构一直是南宁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2007年12月,南宁市远见卓识斥资6000多万元在高新区生物医药园兴建南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个于2010年正式竣工的孵化基地经过三年的辛勤努力,现已培育扶持出52家生物科技企业,并即将从省级孵化基地升格为科技部认定的12家全国性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之一。
科研成果从这里转化
在邕宁区新江镇那云村一片人烟罕见的荒山野岭里,很“突兀”地分布着两间类似简易厂房的铁皮建筑物,其中的一间安放着几个大型的锅炉、金属桶和冰柜等设备,还摆放着不少东北大豆,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家成规模的豆腐制品厂。实际上,这里生产的东西确实就是类似豆奶一样的产品,负责人庞观龙向记者介绍了这种称为“大豆肽”,专业名称为“酪蛋白磷酸肽”的产品。它也可以说是一种豆奶,只不过这种豆奶经过高科技手段加工出来后,大豆中的各类毒素已经被过滤掉。
享用这种高纯度大豆肽的对象就在此间的另外一间大铁棚里——近60头出生不足一个月的雄性小牛犊。据庞观龙介绍,这些花白色雄性小牛犊来自奶牛养殖场和养殖户,因为是雄性,所以一直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淘汰产品”,相当一部分会被直接卖给屠宰场,或者卖给肉牛养殖场饲养。不过,因为这些小牛生下来之后需要喂养一个月的牛奶,要喝掉价值3000多元的鲜牛奶,成本相当高,所以很少有人养殖。
现在,庞观龙用自己研制的大豆肽代替鲜牛奶,这一个月的喂养成本不到鲜牛奶的一半,无形中就产生了近2000元的利润空间,这就是庞观龙在这个山沟沟里租下200亩山地建立生态养牛场的动因。
其实,年逾五十的庞观龙既不是农民,也不是传统养殖场的老职工,更不是生意场上转行的老板,而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高级兽医师。大豆肽则是庞老师历时十多年研发出来的科技新产品。
现在,庞老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南宁市神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是一位矢志创业的研究人员。而他的创业历程、他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跟50公里之外、位于南宁高新区的南宁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按照孵化基地总工程师卢生奇先生的说法就是,如果把这个生态养牛场比作一头“小牛犊”,那么,南宁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就是一个初始阶段的“养牛场”,而这个“养牛场”还没有给这头“小牛犊”“断奶”,还在各方面为之提供服务。
在孵化基地里,这样的生物科技企业还有数十家。
多政策减轻企业压力
“在建立乡下养殖场之前,庞观龙老师的神牛公司租用市区某开发区一般性的场所办公做实验室,后来我们把他请进了孵化基地,为他提供租金低廉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同时,他还可以免费使用孵化基地的公共实验室,减轻了他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卢生奇总工程师对记者说。
据卢总工介绍,孵化基地里的几十家生物科技创业型企业都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对于这些处于初创期的外来和本土生物科技企业来说,这里就是他们“幼苗期”的 “大棚 温室”,是他们寻求快速成长和发展的宝地。
南宁市百济生物工程公司是记者采访的第二家正在享受“大棚温室”良好条件的企业。2011年6月,孵化基地主动服务,把这家还处在创业期的小企业从环境很一般的地方请到了这里,并为其提供了近千平方米租金低廉的生产车间、免费使用的实验室和处理原材料所需的场所,使企业得以扩大规模,并在今年年初正式把产品推向市场。
“成果转化要从小试、中试再到产业化,中试是最关键一环。中试往往要投入几百万元、几千万元,这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实在是不堪重负。”百济生物工程公司副总经理邹步珍女士向记者坦诚,原来的百济公司只是主攻科研,入驻孵化基地后,在基地的帮助下实现了项目的成果转化。目前该公司研制的“植物黄金”——纯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已经成功投产,公司已经朝着科研、生产、销售一条龙的模式发展。
记者了解到,和百济生物工程公司一样,广西博雅干细胞科技公司、广西恒煊生物科技公司等一批企业的产品已经从孵化基地走向市场。
扶持政策的落地点
12月17日上午,正当庞观龙陪同孵化基地的卢总工和本报记者在他的养牛基地参观之际,他接到了一个来自科技主管部门的电话,通知他,神牛公司申请的6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已经批了下来,近日即可下拨到该公司账上。
“这真是雪中送炭呀!”庞观龙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
“我刚才说的没错吧?”卢总工得意地向庞先生表示祝贺。
两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对话,是因为就在十多分钟前,庞先生还在询问这笔政策性扶持基金何时能到位,并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担心,而卢总工则用很肯定的口吻说“会在年底之前下拨到位的”。
关于这笔科技创新基金,卢总工向记者介绍说,虽然孵化基地不是资金审批单位,但是跟孵化基地还是有着诸多关系。首先,孵化基地对国家和地方各类产业扶持政策的相关信息比企业掌握得更早更全面;其次,孵化基地会将这些信息及时向符合条件的企业通报,同时还会指导、帮助企业准备申报材料,这对孵化基地的企业来说是莫大的帮助。所以,众多基地企业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及时获得初创阶段来自政府的“成长奶水”。
另据孵化基地的副总经理陆海鹏介绍,在基地的帮助下,百济生物科技和其他企业也先后获得了几十万元到百万元不等的政策性科技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新平台
陆海鹏副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孵化基地正计划设立一项类似于创业基金或风险投资的“种子基金”,总额为300万元。而与基金不同的是,“种子基金”是不追求利润的无息借款,基地内的单个企业最高可申请20万元,在两年内免息使用,到期还本即可。
对基地内的“幼苗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另外一种极具“养分”的成长“肥料”。
为了使“种子基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陆海鹏和他的同事们还有着更大的计划,那就是寻求与某些金融机构合作,通过金融“杠杆”把这300万元基金放大若干倍,让更多的科技企业受益。
除了设立孵化基地自己的“种子基金”,陆海鹏和他的同事们还做着另外一项“分外”之事,那就是四处联络各类金融机构,帮助企业申请贷款。庞观龙的神牛公司就是其中的受惠者,在孵化基地的牵线搭桥下,招商银行南宁分行已同意向神牛公司发放50万元贷款。有了60万元政府扶持的创新基金和50万元银行贷款,庞观龙可在2014年迅速扩大他的养牛基地规模,养牛数量将从目前的60头增加到200头左右,以实现更大的规模效益。
记者在养牛基地采访时,还听到卢总工向庞观龙介绍有关引入上海某家风险投资公司资金的事项,卢总工表示可为神牛公司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从“孵化器”到“加速器”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了孵化基地为这些“苗圃”中的生物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方方面面。
陆海鹏副总经理表示,孵化基地正从科研、经营、信息和其他服务方面加大力度,努力促进企业健康成长。而这些服务将是“一对一”的,基地做不到的,就请外面的创业导师、律师、会计师、金融人员等上门服务。
去年8月,孵化基地升级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南宁)服务示范基地。示范基地从国家科技成果库中筛选出一批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广阔且符合市场需求的项目成果和技术专家,为成果转化、落户和产业化提供中试孵化、知识产权交易、技术交易等服务。
今年9月,孵化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中国创新驿站首批站点。目前已升级为国家级专业“孵化器”。实现全面升级,南宁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正好走过了三周年。
陆海鹏透露,为了让南宁的生物科技产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市里正准备在武鸣县里建镇规划投资5亿元建设一个更大规模的专业发展基地,建造南宁市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新闻推荐
为使广大城乡居民过一个吉祥年、节俭年、文化年,连日来,武鸣县文联组织本地10多名书法家深入到灵马镇、太平镇、城厢镇大皇后村等地,开展“迎新春送吉祥”为城乡居民赠送春联活动。在现场,...
武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鸣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