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鸣讯 (记者/曾永联 通讯员/张华勇)武鸣县蚕沙资源综合利用取得良好效果。到6月24日,全县已投资建设60户700多平方米的家庭型封闭式蚕沙池,蚕沙沼气池30个,基本解决养蚕区蚕沙乱丢弃现象。特别是蚕沙培养蘑菇栽培试验推广成功,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农民收入。
蚕粪亦称蚕沙,是种桑养蚕过程中最难处理的废弃物。据悉,蚕沙作肥料需要两个月以上的沤制才能施田,如果消毒不好,容易感染农作物和蚕叶以及小蚕,给蚕农带来“灭顶之灾”。同时,蚕沙数量多,用量少,蚕农经常堆放在田头地角,形成环境污染。
为解决这一难题,武鸣县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进行多种试验。去年,先后在锣圩镇板新村、伏王村利用蚕沙生产沼气、生物肥料以及种植蘑菇,获得成功。6月24日,记者来到锣圩镇伏王村陆振恩家。只见50平方米房子里,全是盖着蚕沙发酵的菌床,酵泥中有的生出白色的菌丝,有的长出直径1-5厘米不等的白色蘑菇和菇朵。陆振恩说,今年以来,他已经收了几趟了,每公斤能卖到10-14元钱,到现在已有6万多元的纯收入。
新闻推荐
本报武鸣讯(记者/曾永联通讯员/梁茂昌)武鸣县根据广大党员知识需求,按需施教,分类施教,通过套餐式、帮带式、前移式、双向式“四式”培训,激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综合素...
武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鸣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