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恒在指导学生唱山歌。 余燕鸣摄
7月27日晚,上海大舞台灯火辉煌,歌声飞扬,宋庆龄奖学金颁奖仪式与2014年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开幕仪式同台举行。武鸣县太平镇庆乐小学六年级学生罗樱华作为第十一届宋庆龄奖学金唯一获奖代表,在上海大舞台上特别献上一曲热情洋溢的壮族敬酒歌《杯杯酒都甜》,罗樱华那甜美的歌喉、纯正的乡音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鼓掌。
幼苗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的哺育,鲜花盛开离不开园丁的精心呵护。罗樱华获得如此殊荣,除了她个人的勤奋努力外,更得益于武鸣县关心下一代工作者、武鸣县文化馆退休干部黄天恒的精心培养。
传承文化 组建“勒庆乐”
黄天恒退休前是武鸣县文化馆馆长,2011年退休后,他毅然放弃了清闲生活,主动向县有关部门申请加入武鸣县太平镇庆乐小学的关工委,担任该校的音乐教师,组建庆乐小学“勒庆乐”艺术团。
“壮族山歌是壮民族文化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几乎包含了壮文化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组建这样的艺术团,从娃娃抓起,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黄天恒说。
2012年3月,庆乐小学举行一年一度的“庆乐小学壮族文化传承节”,为了让节日体现壮族文化与学校办学特色,在黄天恒的提议下,学校把艺术团命名为“勒庆乐”艺术团,壮话意思是“庆乐村的孩子们”。
2012年9月,庆乐小学“勒庆乐”艺术团参加2012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武鸣歌台演出,艺术团的38位小朋友在县文化广场倾情演唱壮语版《友谊地久天长》,让同台表演的外国艺术家和全场观众耳目一新,赞叹不已,各媒体也给予高度评价。
特色教学 壮乡文化进校园
为让民族文化在校园里得到弘扬与传承,黄天恒与校领导共同策划以举办壮族文化传承活动节为突破口,率先实现山歌进课堂,并创作了许多富有壮民族特色的纯壮语歌曲。
“庆乐小学作为全区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之一,肩负传承壮族文化重任,学习壮文是重要内容,要激发学生学习壮文的兴趣,就要让学生了解壮族优秀的文化,而稻作文化是壮族人对世界贡献突出的一项。”2013年初,以黄天恒老师为主的“五老”,提议庆乐小学发挥农村丰富的农业资源,筹建学校“壮民俗文化陈列室”。为此,黄天恒带头写倡议书、走家串户动员,带动家长和社会爱心人士踊跃捐赠原始家具。黄天恒还提议学校筹建“原始农具陈列室”,在他的倡导下,师生、家长和社会爱心人士踊跃把家里闲置、遗忘、废弃的将近三百件原始农具捐赠给学校。
“要让师生领略到独特的壮乡民族风情,要让壮民族文化的精髓深入孩子们的灵魂,在文化传承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黄天恒提议下,庆乐小学决定从2011年起开始举办壮族文化传承活动节。
为保证这个传统节日顺利开展,黄天恒热情高涨,加班加点一边排练一边创作,不到一月的时间,他亲自谱写了富有壮族特色、纯壮语充满豪迈的庆乐小学校歌《让壮乡儿女走向世界》、活动节的主题歌《情满五色糯米饭》、迎客歌、酒歌、送客歌等。这些作品经过庆乐小学“勒庆乐”艺术团小朋友的精彩演绎,让与会嘉宾和观众赞叹不已。黄天恒感慨地说:“为了民族的未来,我们这段时间的艰辛付出算不了什么!”
2012年9月,经过文化部门和民间社团共同推荐,全体评委会委员投票,黄天恒光荣当选为“2012年感动中国艺术人物”。(余燕鸣)
新闻推荐
天鹰公司部分技术人员整装待发。8月26日,广西南宁天鹰白蚁防治有限公司收到了武鸣县卫生局的中标通知书,正式成为 “武鸣县‘除四害\’消杀服务采购(重)”项目的供应商。 武鸣县坐落在南宁...
武鸣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鸣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