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起,中国科协将每年12月15日定为中国科协会员日。这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节日,也是在全社会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倡导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的盛会。中国科协会员日主要通过集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会员日活动,进一步增强科协组织及所属团体为会员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引导社会公众正确理解科技社团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长期以来,南宁市科协充分发挥党委、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在推动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人才成长、提高群众科学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提升南宁市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位度做出了积极努力。
在中国科协会员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访了多位优秀科技辅导员、优秀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及第四届南宁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大家纷纷表示作为南宁市科协的会员,将进一步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继续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行动起来,勇攀科学高峰,争做科技创新的先行者、科技成果的转化者、科学精神的传播者,把科技创新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市科协则表示:将继续竭诚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把科技工作者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第四届南宁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名单
南宁市青年科技奖是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设立并组织实施,面向全市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奖项,旨在造就一批进入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表彰奖励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丁可,男,壮族,中共党员,任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医技第一党支部书记。多年来一直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同时深入开展慢性肝病的基础和影像学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南宁市重大科研课题1项,在SCI收录期刊及《中华放射学杂志》等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两部。平时兢兢业业,刻苦钻研,连续多年被评为单位“优秀员工”“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教师”。其本人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在广西影像学界广受赞誉,因而成为中华放射学会青年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第九届“南宁十大杰出青年”、 第八批“南宁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二层次培养人选”、“南宁市第七批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以及“中华放射学会腹部影像学优秀青年学者奖”等多项称号。
兰度,男,壮族,中共党员,任南宁市勘察测绘地理信息院总工办副主任兼精密测量和管线所所长,从事城市规划测量工作十五年。十多年来,他积极探索,勤奋工作,扎根于测绘科研、生产第一线,从实践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和经验,在现代化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进而推动测绘科技进步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曾获得2011年“南宁市第七批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二层次培养人选”、2012年南宁市“讲理想、比贡献”科技标兵以及“2013年南宁市第七批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
朱玉涛,男,汉族,系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从事汽车用铝、层状铝合金复合材料研究和生产工作。他工作踏实负责,事业心强,不仅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而且创造性地完成各项科研项目,填补了汽车轻量化方面的技术空白,是公司技术队伍的中坚力量。主持项目“双铸造组织铝合金钎焊复合板带箔产品”变革了目前国内铝合金钎焊复合产品的生产工艺,填补了国内铸造组织钎焊复合产品的空白,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已授权)。
许家坤,男,汉族,中共党员,系广西宏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从事自动化信息化系统研发和项目实施。曾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南宁市科技进步奖,入选2014年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才人选。带领的宏智科技攻关团队被南宁市政府列为八大“科技人才团队”之一,多年来埋头于科研,为促进新产品开发,一直从事制糖生产全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控制系统研究,在推动糖厂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的建设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修善,男,壮族,中共党员,系广西万寿堂药业有限公司经理,一直从事技术创新及新产品注册申报工作,主要负责公司新技术、新产品创新及注册申报工作。他能够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团结互助,努力学习,不断创新,为公司妇科药和心脑血管药的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曾获得2012年广西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南宁市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2012年南宁市“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科技标兵、2014年“第八批南宁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培养人选”等称号。
范磊,男,汉族,中共党员,任南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副科长,从事环境监测和科研工作。主要以水环境污染及有机物分析监测技术为研究方向,在常规环境监测、科研工作、能力建设、推动广西环境监测事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课题研究成果填补了在新型环境污染物研究的空白,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其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和重要的科学意义。曾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2014年列入“第八批南宁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培养人选”。
林健燕,女,汉族,农工民主党员,任南宁中心血站副站长,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工作。组织开展全市数十种传染病的监测和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为南宁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曾获2009-2010年度南宁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1年度广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以及2013年“南宁市第七批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014年“第八批南宁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三层次培养人选”等称号。
唐玉梅,女,壮族,系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中国区生产及供应链总经理,主要工作涉及中药新药生产、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生产工艺及科研项目研究、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具有多年的中药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经验,同时具备丰富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研究和技术管理经验,并主持和主要参与了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成绩斐然,是中药配方颗粒科技领域的优秀人才。参与项目的成果曾获2012年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3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秦培钊,男,汉族,中共党员,在南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从事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他科学态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刻苦钻研业务,实施一系列农业科技项目,屡获科技奖项,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参与项目曾获得2013年南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南宁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2013年南宁市第七批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广西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称号。
秦英梅,女,汉族,中共党员,是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南宁)、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一病区科副主任,广西首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杜丽群抗艾优秀团队里的重要成员之一,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专业学术带头人之一。从事艾滋病临床诊疗工作,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10多个科研课题,曾主持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曾获得2013年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3年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南宁市企业“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优秀项目奖。
奉献在农村一线的
优秀科协会员
依托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在农村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科普和农技协工作的优秀基层科技工作者们,扎根农村,用生动实践和可贵精神,谱写出“科普惠农兴村”的篇章,他们是科协的优秀会员,他们是辐射一方、带动一方的农村科普带头人和农民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造福藕农的雷奉桂
中国科协“八大”代表、“科普惠农兴计划”先进个人、市“劳动模范”、市先进生产工作者,黎塘莲藕专业协会会长、黎塘镇三李村委雷响村党支部书记雷奉桂,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兴建黎塘朝阳蔬菜批发市场。目前市场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内设铺位100多间,以批发莲藕交易为主,兼顾大白菜、萝卜等蔬菜交易。到2013年,年莲藕上市量达5000多万公斤,成交额达9000多万元。市场带动了周边饮食、服务、修理、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帮助1000多人解决了就业。在创建批发市场的同时,其还以批发市场为依托,组织成立黎塘莲藕专业协会,并于2002年注册了“荷塘月”莲藕品牌,打造黎塘莲藕特色农业。2013年底,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770户,全镇莲藕种植面积达18000亩,区域莲藕种植面积达45000亩,形成了广西南宁市乃至西南地区最大无公害莲藕生产、批发基地。
依靠科技致富的蒙世俭
蒙世俭,横县横州飘香种养科普示范基地负责人,他认真做好科学技术推广普及工作,创建科普示范基地,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共同致富。先后荣获“科普惠农兴计划”先进个人、南宁市“科技种养能手”、“广西青年创业明星”、“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广西青少年成长导师”等称号。蒙世俭善于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勤劳致富。其实施良种良法,提高种粮含量,2013年种植超级稻1200多亩,全年收上粮食620吨,向国家出售粮食500多吨,种粮收入130多万元;其还在水稻种植区周边的空旷地带饲养家禽家畜,产值500多万元。蒙世俭通过实施良种良法、全程机械化作业、规模种植,带动辐射当地农民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机械科学种田5000多亩,涉及农民4000人次,赢得了周边农民和地方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到外国指导种植的潘培斌
武鸣县宁武镇唐村科普示范基地负责人潘培斌,认真钻研甘蔗、木薯等农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积极推广甘蔗、木薯种植的良种良法,带头开创农业规模化经营,建立家庭农业科普示范基地400亩,带动群众利用科技生产致富。2000年以来,其受邀到广西各地及云南、湖南、贵州、福建、江西等省传授科学种养技术,受益地区涉及10个省、155个县(州)、1685个村,还多次被邀请到泰国、缅甸等国担任甘蔗、木薯优质高产种植技术顾问。先后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带头人,自治区、南宁市劳动模范,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全区科技致富能手”、“十佳科技种养能手”、“广西十大农村致富人物”、“科技种养大王”等20多个称号。
用心灵浇灌科技之花
——记南宁市优秀科技辅导员
科技进步,人人有责。12月12日,记者在市科协采访了解到:在培养青少年科技意识、强化他们的动手能力方面,科技辅导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果辅导老师没有科技概念和基本的科技常识,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思想与方法就无从谈起,要想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专门的科技辅导员不可忽视。那么,科技辅导员都拥有哪些“技能”,又如何“勾起”学生的科学兴趣?日前,记者走访了三位优秀科技辅导员。
市滨湖路小学教务处主任梁惠娟
梁惠娟老师,从教十年来一直承担科学学科教学工作,尤其致力于科技活动的开展,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科技教育经验并取得累累硕果——广西乡村学校少年宫科技辅导员培训班授课教师、南宁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会理事、青秀区科学科中心组成员,数十次受邀到广西各地进行专题讲座及授课。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竞赛二、三等奖,5次广西一等奖,7次南宁市一等奖。
梁老师注重挖掘科技教育内涵、创新科技教育形式、整合科技教育内容,通过校本课程“快乐大课堂”、“梦之莺”科技俱乐部、“梦想启动未来”系列校园科技活动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使校园成为孩子们未来之梦扬帆启程的地方,在国内外科技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被授予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及“全国科技教育创新之星”称号,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被评为全国“十佳”科技实践活动,并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等。
市逸夫小学信息处主任陆俊达
陆俊达从事小学科技教育工作近20年,曾任南宁市第三届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学科专长为信息技术与电子工程,专注于教师与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培养,在逸夫小学成立了南宁市中小学里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创新发明工作室。其本人的发明作品曾荣获第65届德国纽伦堡世界发明展银奖和第27、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技发明类一等奖,这也是广西唯一一位获奖者,其申请有4个专利并已获授权。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陆俊达老师一直本着“不求点高,但求面宽”的宗旨开展科技教育,将创新发明活动生活化、具体化、平民化,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和动手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将创新思想贯穿于学生整个小学阶段,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同时学会如何根据问题找解决的方法。相信通过这些日常的点滴积累,扎根于师生头脑中的创新思维终将影响几代人乃至国家的前途命运,这是全国许多像陆俊达老师那样勤勤恳恳工作在第一线的科技教师的中国梦!
市第三十一中学副校长蒙科祺
蒙科祺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长期担任学校科技总辅导员,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开发青少年发明创造和科技创新教育,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创新型优秀教师、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中国少年科学院优秀科技辅导员、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园丁奖、广西优秀科技教师、广西首届青少年科学节先进个人、广西“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南宁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等50多项称号。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其中8项发明成果分别荣获国际发明银奖、全国发明金奖和最高专项奖,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均为广西当时获得的最高奖;指导学生发明创新成果在各级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200多项。
蒙科祺在学校内外均能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模范作用,积极参加科普教育宣传活动,积极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被聘为“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广西初中物理教师培训授课专家、广西骨干科技辅导员培训班主讲教师和中国专利周广西“百名发明创造辅导员进校园”活动指导教师。
新闻推荐
通过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田间地头顺手捡行动,培育和养成群众良好文明习惯。粉碎木薯秆还田,提高综合利用率。南宁市积极开展示范点建设,把项目基地建设成为“清洁田园”活动的示范标杆。...
武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鸣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