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群
周树灿
再难也要啃下“硬骨头”
——记高新市政环卫有限责任公司环卫工人李彩群
见到李彩群,个子小小的她正在安吉大道上,低着头,挥着扫把,身后留下的是一片洁净的地面。
是的,李彩群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确切来讲,是高新市政环卫有限责任公司环卫保洁17-1组组长,她的班组共30人,负责安吉大道高炮团至高架桥段的清扫保洁工作。
安吉大道的这段路面,是高新区保洁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什么呢?这里是城郊结合部,几乎被城中村包围着,城中村经常有车辆带泥开出来;这里从武鸣县方向开来的泥头车非常多,路道状况又不够好,碎石、泥块经常洒漏;这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蔬菜批发早市,将近一公里的路段从2:00开始热闹到8:00,收市后地面一片狼藉;这里还有两个路边小花园,晚上就成了一些不文明人士的方便之处……
这样的工作环境让人望而生畏,许多应聘到这里的环卫工,只干一两天就走了。而李彩群却在这里坚持了3年。每天,她从4:30开始工作,连续干十多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冒风雨、顶烈日、迎酷暑、战严寒,奋战在环卫的第一线,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了更高质量的做好保洁工作,她经常带上好几种工具:铲子、锄头、扫把、剪刀、钳子,一齐上阵,有些时候还得直接用手清洁。 “问我苦不苦、累不累?再累再苦也得有人干不是。”她说得朴实。
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怨言、委屈不时会出现在班组里,作为组长的李彩群,不会讲太多大道理,更不会训人,每次都是不计得失,亲力亲为,带头示范,用自己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人。她不但凝聚人心,也温暖人心。安吉大道经常有大货车、泥头车呼啸而过,给环卫工人带来一定危险。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大家:“口罩不要把耳朵捂住了,要注意分辨是否有来车……”班组在她的带领下,成了一支能战斗、能吃苦、讲奉献的队伍,出色地完成该路段的保洁工作。
“有时,会有群众走到我面前,对我伸出大拇指。那一刻,我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了。”李彩群笑着说着,却眼泛泪光。
从“倒数第一”到“顺数第二”
——记南宁经开区那洪街道留村村委主任周树灿
在南宁经开区那洪街道留村,村民见到村委主任周树灿,总是亲热地叫他“老排长、老排长”。原来,周树灿以不怕苦、不怕脏的无私奉献精神成为“清洁乡村”的排头兵,花名由此得来。
在经开区,留村名气不小,因为这个村打了一场令人难以想象的“翻身仗”:2013年6月,留村在经开区的“清洁乡村”工作内部评比中获得“倒数第一”。而在3个月后的评比中,留村居然跃居第2名,还牵回了经开区奖励的一头大肥猪。
当年,“倒数第一”的名声名副其实。别的不说,村里三口废弃的大池塘就让人不敢靠近,水黑得跟墨汁一样,老远就能闻到恶心的臭味,村里到处是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残垣断壁随处可见,通往村里的是泥泞的乡村小道……
面对脏乱不堪的村容环境,面对让人脸红的“成绩单”,周树灿坐不住了:一定要让留村有大变化!
周树灿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大家填平了三口大池塘,还新修了排水排污设施,村里的脏水再也不污染环境了,甚至还有村民就在填平的池塘边上摆起了婚宴。紧接着,他把2队、3队作为示范点,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治行动,带领他们清除房前屋后的杂草、杂物,清运周边的陈年垃圾和建筑垃圾,对菜地、荒地的田园垃圾进行清捡,清除田间地头的废弃物和秸秆……2队、3队的环境改变让村民看在眼里,远远胜过千言万语,所有村民热情地投入到“清洁乡村”的建设当中。
要改变村容村貌,资金投入不可少。周树灿为此多方奔走,多次召集村委干部、群众召开会议,集思广益收集社会资金。同时,利用晚上时间主动上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从村委集体资金中一次性拿出100万元投入到全村环境各项整治工作中。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留村共吸收到各类社会资金150多万元,对全村的排水排污设施进行完善,硬化村道3000多米,并在村道两旁进行绿化提升,留村很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周树灿总是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清洁乡村工作不论大事小事,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情,他都亲自过问,对每一个村民的意见他都记在笔记本中,并认真梳理后在“两委”班子会上讨论,逐一解决。至今,他的笔记本已记有几百条意见,基本都得到了圆满解决。
新闻推荐
刘圩镇那烈村村民黄继庭向记者展示他的新农合报销单据复印件。参与新农合后,近年来病痛不断的黄继庭受惠不少。本报记者 李忠南蓝彬彬/文潘浩/图 在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那烈村那烈...
武鸣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鸣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