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鸣讯 (记者/曾永联)武鸣县从提升素质、激励关怀和规范管理着手,切实提高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纪委、县基层办每月对驻村干部驻村情况、工作开展情况进行2次以上督查,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群众反映意见大的,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去年1月至今年4月上旬,全县共有15名驻村干部因“走读”或工作不力被全县通报批评。
重素质,强技能,确保“能办事”。武鸣县抓好上岗培训,240名区、市、县驻村工作队员选派出来后,立即组织全体队员到县委党校开展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培训采取专题授课、现场提问、交流互动等形式进行,使驻村干部尽快进入角色。
重激励,增活力,确保“坐得住”。武鸣县让驻村干部政治上有地位。驻村工作队分队长挂任所在镇的党委副书记,同时将优秀的驻村干部纳入县委组织部干部后备库管理,在今后的干部选拔任用上,向驻村干部倾斜;让驻村干部经济上有保障。驻村干部在挂职期,其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待遇等在原单位保持不变外,还根据驻村干部所驻村条件的艰苦程度、路程远近情况,每月给予100-200元不等的交通补助;让驻村干部在生活上有帮扶,针对驻村干部刚到一个陌生环境工作有不适应的情况,各镇积极为驻村干部提供必备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使驻村干部尽快适应农村工作。
一年多来,全县工作队和工作队员组织、帮扶修建村屯道路393公里,修建桥梁29座,修建引水工程97处,解决群众饮水难5万多人,修建沼气池8477座,修建校舍79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35期,培训农民4万人次。
新闻推荐
民间文化本报记者秦雯文/图题记每逢周日,南宁市周边地区的平话山歌爱好者便自发聚集在南宁市西乡塘区的新秀公园赶歌圩,池塘边、大树下,歌手们三五成群,围观群众近千人,歌声山鸣谷应……作为民间歌圩...
武鸣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鸣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