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高点起步、高端切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大力建设清洁内江、畅通内江、森林内江,全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力争以较小的资源消耗、环境代价支撑和推动跨越提升,带动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建设生态乡镇,记者走访内江市部分乡镇,了解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本报记者 黄传玖 文/图
清洁家园 还大地一方净土
青瓦房、白粉墙,一幢幢具有川南民居特色的小洋楼与大片绿树相映成趣。田野花果飘香,村道绿树成荫,庭院百花争艳……隆昌县龙市镇普照村的美景令人印象深刻。
4月18日,记者沿着村道前行,看见几个村级保洁员清扫完村道后,将垃圾装入电动保洁车,然后拉到垃圾车前装运。该村自从聘请了“村级保洁员”并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后,村道每天有固定人员清扫,垃圾每天有人收集运送,普照村的卫生环境大为改善。
“我们村有了自己的环卫工、自己的保洁设施,比以前干净多了。”普照村6组村民张晓军回忆道,“过去没有垃圾桶,也没人来收垃圾,水边、田边都是‘垃圾场\’。”
为改变这种状况,龙市镇所有村聘请了“专职保洁员”,统一配置环卫服装和保洁工具;村里每隔100米设置一个垃圾箱,按照1000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齐了村级专职保洁员,并增配10名镇区专职保洁员;对镇区主干道参照城区道路实行网格化保洁,每一个网格片区都明确了责任人。
由于为群众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2012年,龙市镇获得“省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乡镇”称号。
作为“省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市中区永安镇太平寺村是全市最早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试点村。
4月19日,记者前往太平寺村实地探访。
走进太平寺村,村道边上一个标有“可回收垃圾池”与“不可回收垃圾池”的垃圾库特别醒目。在“可回收垃圾池”内,塞满了纸屑、塑料、纸板等,在“不可回收垃圾池”内,塞满了废砖头、瓷砖、泥土等建筑垃圾。
“我们的垃圾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分装,然后分类回收处理。”太平寺村党支部书记潘俊良说。
“村上除了建设有8个生态垃圾池外,还安装了62个垃圾桶,向近100户村民每户发放了两个塑料垃圾桶。”
在村民潘慧群家的院子里,一个标有“不可回收”字样的黑色塑料桶装满了菜叶等生活垃圾,另一个标有“可回收”字样的绿色塑料桶里则装满了报纸、矿泉水瓶等垃圾。
“垃圾分类处理后,不可回收的就直接处理掉,可回收的就交回收站,每月还能够卖一些钱。”潘慧群说。自从垃圾分类回收池建起后,村里乱丢垃圾的现象消失了,村上的卫生情况大为改观。
(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记者邹英)看着坑洼不平的机耕道变成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东兴区顺河镇蒋家村3组的村民脸上写满喜悦。5月4日中午,记者在蒋家村3组看到,工人正在铺筑水泥路面,一些村民站在路边观看。隆昌县界...
隆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