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邓挺
近日,记者获悉,隆昌县响石镇前锋中学今年中考取得优异成绩,再次排名全县农村中学前茅。该校2013届毕业生参考128人,国重硬上线23人,省重硬上线28人,市重硬上线18人。
创先争优,当仁不让。自2009年以来,该校中考成绩排名均在全县同类学校的前10名内,创新纪录不断被打破,位置越来越靠前,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普九”期间的1997年,应运而生的前锋中学,位于隆昌县响石镇与黄家镇交界处的小观音桥,地处偏远,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初级中学。该校现有教师28名,平均年龄34岁,其中高级教师4名,学历达标率100%,教学班8个,学生500名左右。校园占地约32亩,绿化面积达70%以上,去年获得了“市级绿化示范学校”称号,年轻的校园充满了青春与活力,是教师教书育人,学生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鹿死谁手争高下,敢与争锋壮声威。建校至今,前锋中学已向县内重点高中输送优秀学生达1300多人,为普高职高输送各类人才近千人。同时,学校先后被评为县办学水平优秀级学校、县校务公开良好级学校、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县最佳文明单位、县校风示范学校、县综治安全文明校园、县平安创建示范学校。
“让学校成为学生成才的殿堂,成为教师学习工作的温馨家园,建成一个务实的有特色的园林式的乡村初级中学”。校长说:“这就是我们的办学目标。”
瞄准目标,砥砺前行。校领导一班人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尊重教师,经常赞美,在校领导眼里,每个教师都是行家、能人,对他们说“行!”,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温馨、快乐、乐教;关爱学生,夸奖学生,在校领导和老师心里,学生如同己出的孩子,一言一行都是美,随时对他们说“你行,你行,你更行!”,给予鼓励、表扬、关爱,让他们体会进步、信心、幸福、愉悦。
授业释疑,老师必先充实自己。前锋中学注重打造学习型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学校征订了《教育导报》、《人民教育》、《教育家》杂志等书籍,校领导带头学,组织教师学,带头写日记、心得体会,抽查教师的学习笔记、教案,反思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开展业务、师德培训,督促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管理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前锋中学距响石镇、黄家镇均有八九公里,距隆昌县城24公里,呈三角形的地理位置显然不具备先天优势,尖子生和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基本上选择进城就学。该校招收的初一新生,入口成绩165分以上的,三年后基本上都能考上国重,真正的做到了低进高出。
低进高出,开创办学奇迹和辉煌,让教苑奇葩在乡村绽放异彩。前锋中学校领导一班人和全校教职工,脚踏实地,任劳任怨,负重前行。在教学中一丝不苟,认真备课、讲课,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充分认识课堂是学生的,切实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多角度想问题,向课堂要效益,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培优补差,让学生树立取胜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中的难题便会迎刃而解,迎考就会取得出色的成绩。用事实说话,用成绩说话,学生更信任老师,家长更青睐学校,招生难的瓶颈就能得以破解。
近些年来,家在农村学生的父母大多外出务工,想方设法关爱留守学生,校领导和行政中层干部,包干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教育。2011级学生王某,父母早逝,随叔父、叔母生活,叔父身体有病,经济拮据,校主要领导每周给予定额生活费捐助,使其得以完成学业,该学生毕业后进入职校,现已就业独立。学校还专门为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成立了师生篮球队,邀请 “百场川剧进校园” 的市川剧团到校演出,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此外,积极办好学生食堂,解决学生离家路程远、吃午饭的困难,食堂卫生、饭菜质量好,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致力于创造良好学习条件和优美的读书环境。6月27日,记者到学校采访,从校大门拾级而上,阶梯中花坛里栽着苏铁,两旁便是冬青、雪松等植物,通往校舍的道路两边种植的小叶榕树。放眼望去,宽大的操场上绿草茵茵。经了解,校园里还有槟榔、银杏、夜来香、芙蓉花等树种花卉,有黄葛树30多棵,校园里一派生机勃勃,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这是校领导带领教职工自己动手的“杰作”,据说在清晨、傍晚,百鸟啼鸣,婉转动听,同学们来到绿阴下,自由自在地度过课余时间。临别前,陈校长描绘着他心中“乡村一流中学”的蓝图,打造森林式学校、天然氧吧校园,让学生来了就爱上学校,毕业时舍不得离开学校,出去了留恋学校,让学校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地方。
新闻推荐
(潘用彬记者李忠福)6月30日晚至7月1日,隆昌普降大雨,局部地方降雨量超过50毫米,隆昌县迅速启动Ⅳ级防汛应急预案,进入防汛救灾实战状态。7月1日,县委书记张勇赴渔箭镇指导防汛救灾工作;县长尹...
隆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