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朱怡雨 朱佳平 文/图
近日,笔者走访了内江市部分乡镇,了解到有很多青年留守家乡,并寻找到了自己的创业路径,在增收致富的同时,一家人生活得幸福美满。
东兴区高梁镇清溪村2组“80”后村民曾兵因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而留家。他有着发散性思维,通过一项工作开启另一项工作。
“我和妻子一直在场镇上卖鱼,但一直都不想让家里的土地荒废,所以买来挖土机刨土栽树。”同时,曾兵认为,挖土机租赁市场大有可为。“很多村都在大兴建设,小到几百米的土坯路,大到楼房,租凭挖土机很有市场,200~300元/小时,还供不应求。”曾兵话未说完,一李姓村民慕名找到他,“我们组的路烂得很,村民准备集资租用你的挖土机,从山上挖一条路,方便大家出行。”
曾兵的妻子雷程告诉笔者,曾兵10多岁时就在外学习园艺技术。他们成家后,承包了10多亩地发展林木。由于树木种植时间长,短时间内看不到收益,因此目前靠培育树苗赚钱。同时,挖土机租赁生意也不错。这种连带效应,既能有效地增加家庭收入,也为扩大种植规模奠定了基础。“在哪都是挣钱,能在家乡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门路,一家人也会过得更幸福。”雷程说。
笔者看到,曾兵家二楼一底的白瓷砖楼房屹立在路边,底楼还有3间店面。这时,他们的小女儿在干净整洁的家里爬来爬去,脸上露出了童真的笑容,一家人生活得和谐甜蜜。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有不少留守农村的青年都选择了发展种植业或养殖业。
隆昌县渔箭镇孙家湾村7组35岁村民蒋精才看来,无论做什么,关键要专一、专业。“想要牲畜为你创收,你就得替它们想周全。”蒋精才通过多方了解,发现了一种叫苜蓿的植物,既可当草料又能当药。这种独特的牧草有很多品种,有的可以清热止咳,有的能当草料,这让他高兴不已。通过主动联系,他一次性引进了1000多元不同功效的苜蓿种子,并用了2亩土地进行栽种。
蒋精才如此有心地变换着牛群的“食谱”,让渔箭镇农技中心主任罗贤江敬佩不已。“全镇以前有很多养殖户,但因管理不当,缺乏科学技术指导,都以失败而告终。蒋精才引进的苜蓿和墨西哥玉米在当地十分罕见,两者的功效也为他致富增加了保障。”罗贤江说。
笔者手记:
笔者采访中发现,除部分留守人员自己创业发家致富外,随着农村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也有很多留守人员选择了在家乡附近的园区、工厂、庄园里上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目前,内江市正在大力推进的重点项目中,也有不少项目落户在农村。项目建设需要高科技人才,也需要本土人才,这是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的大好机会。正如一位采访对象所说,“留守在家乡,只要肯开动脑筋,利用特长,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就一定能发家致富。”
新闻推荐
(秦旭明)近日,隆昌县供电公司对隆昌县城区夜市用电情况进行了摸排,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进行了处理并要求做好相关安全保护措施。此次排查主要对隆桥路环联商城和南关石牌坊景区及南街尾石牌坊...
隆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