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邹英)近段时间,隆昌县云顶镇圣水村村民卓超明特别高兴,因为今年他家的1亩“高塝田”改种玉米,产量超过800公斤,比往年种稻谷多收入几百元。
日前,从农业部门传来好消息,今年隆昌群众在1万余亩“高塝田”、“望天田”里种玉米,共实现新增效益380多万元。
今年春耕播栽时节,内江市出现严重的旱情,隆昌1万余亩“高塝田”、“望天田”因缺水无法插秧。“水路不通”怎么办?隆昌县农业部门想到了带领村民“走旱路”——派出农技人员,指导村民改种玉米等耐旱作物,有针对性地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7月中旬,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隆昌县玉米高产创建项目进行验收。验收结果表明,全县1万余亩“高塝田”、“望天田”改种玉米,平均亩产612公斤,比旱地玉米增产152公斤以上,玉米按每公斤2.5元计算,比种植水稻(每亩500公斤,每公斤2.7元)每亩增收180元,而且在抽水灌溉、收获环节每亩节约成本200元,实现新增效益380多万元。
什么是“高塝田”、“望天田”?为什么这两类田改种玉米比旱地种玉米产量更高?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高塝田”是指位置较高,水容易流失、缺乏水源保障的田;“望天田”是指无灌溉工程设施或水源不足,无灌溉条件,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的田。面对春旱,“高塝田”、“望天田”虽然无法插秧,但是土壤里的水分比一般旱地更多,所种的玉米更耐旱,水肥利用效果好,因此一般来说产量更高。
新闻推荐
◇胡毓金“响石遗音”,隆昌县著名的八大风景之一,在古镇响石。响石场镇之北最高处,有一寺庙,名“东皇庙”。相传,“东皇庙”最初有三位和尚。一年,响石地区大旱,地里颗粒无收,庙里的和尚也断...
隆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