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是否“走过场”?隆昌县双凤镇基层干部翁信华用实际行动否定了这种看法。他在担任通盛村大学生村官期间,竭尽全力为村民服务,得到大家的认可和上级的肯定,被破格提拔为镇党政办副主任;不久前,他又被镇党委任命为该镇芭蕉村党支部书记。他说——
◇本报记者 邹英 文/图
挨家挨户了解民意
5年前,大学毕业生翁信华响应党的号召,带着满腔热情,信心百倍地到农村当村官。
然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风光。
2008年9月,翁信华来到双凤镇通盛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他在村民会议上热情洋溢地进行自我介绍时,很多村民投来怀疑的目光:“这个娃儿这么年轻,到我们村来干啥子?怕是来耍的哟!”
“我从村民们的目光中看到了质疑,看到了不信任。但是,我没有退却!”翁信华说,他当时就想:一定要改变大家的看法!
为了尽快进入工作角色,翁信华抓住一切机会了解村情民意。当年11月,在村防疫员为村民的家禽家畜注射疫苗时,他主动请缨,帮忙捉鸡、鸭、猪、狗等。
“我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挨家挨户向群众了解情况,还将自制的宣传单发给群众,不久就对村情民意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翁信华说。
千方百计解难帮困
在走访中,翁信华心想:“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应该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为此,他一了解到什么问题就想方设法帮忙解决。
看到通盛村3组和4组的村民横穿铁路有危险,翁信华便想办法消除这一安全隐患。通过他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铁路部门决定在3组辖区内的铁路下修建一条隧道。
村民发展养殖业缺乏技术,翁信华及时为他们送去科技方面的书籍和防疫药品;夏天,一些村民在高温下劳动,翁信华送去防暑药品,叮嘱他们要注意防暑;群众生病住院后,有的需要到镇上报账却不知该怎么办理,翁信华便带他们去或打电话与经办人联系好……点点滴滴的小事,加深了他与村民的感情。
“现代远程教育是让人伤脑筋的事,因为多数村民白天外出务工或务农,没有时间看课件。”翁信华告诉记者,经反复琢磨,他想出一个好办法: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晚上到村里为群众放映远程教育课件,让他们在闲暇时增长知识。
在通盛村当村官的5年里,翁信华参与了村上所有的工作——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协助处理村民矛盾纠纷……他学到许多工作方法,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从大学毕业生真正成长为村官。
渐渐地,村民们都很信任他,一见到他就热情地叫“小翁”。
真心实意服务村民
“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只有真心为民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我扎根农村,就是要用青春和知识为群众服务。”翁信华告诉记者,去年9月上旬,他参加全省大学生村干部培训后,信心更加坚定。
由于工作出色,去年,翁信华被市委授予“全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隆昌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还获得双凤镇党委政府颁发的“特别贡献奖”。今年初,他被双凤镇党委破格提拔为镇党政办副主任;9月30日,他又被镇党委任命为该镇芭蕉村党支部书记。
为了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10月初翁信华印制了500张名片,发放到芭蕉村群众手中。
记者看到,名片正面,不仅有翁信华的电话号码、QQ号,还有他的相片。背面印着一句话:“你找我,我不烦,齐心协力解困难;你找我,我不怕,大家一起想办法。”
名片发出去后,芭蕉村不少群众遇到困难就给翁信华打电话。翁信华感到压力巨大:“如果不把工作干好,就对不起群众的信任!”为此,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真心实意为大家办实事!
芭蕉村是双凤镇较偏远的村,交通不便,当地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翁信华来到该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修路。
前不久的一天,他同其他村干部及当地小组长一起,从芭蕉村3组经5组走到6组,步行3公里多,仔细察看公路该如何修。沿途,他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
路上,不时有群众问:“盼修路,我们盼了几十年!翁书记,路修不修得成哟?”
“修得成,肯定修得成!”翁信华坚定地回答。他说,他不仅要积极协调把路修好,还要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让大家尽快走上致富路。
新闻推荐
风正恰是扬帆时——隆昌县倡导“三风”贯彻执行“八项规定”纪实
◇钟文德今年以来,隆昌县积极倡导亲民爱民、勤俭节约、勤勉务实三种风气,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取得较好成效。干部下基层的时候多了,会场上的花草...
隆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