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又是一年植树节。
但是,今年的植树节,相关部门却有点“闲”,至今还未收到一个市民的义务植树申请;然而,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义务植树意愿的市民却不知道去哪儿植树——
◇本报实习生 段春秀 张耀予
部门:
市民义务植树意识有点“淡”
“很多年没栽过了,也不晓得植树就是一种义务……”家住东兴区福都广场的付军告诉笔者,上一次植树大约是15年前,他还在念初中,是和班里的同学到东兴区郊外义务植树;参加工作后,他就再也没有去过了,对植树的热情也渐渐“淡”了。
连日来,笔者街头采访发现,不少市民对“植树节”还很陌生,还有部分市民表示“不知植树是义务”。
笔者从林业局获悉,“植树造林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内江市却很少有市民个人主动要求义务植树——
3月10日,在市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科办公室内,负责组织义务植树的余国民有点“闲”——植树节到了,他还没有接到有关义务植树的申请电话。
余国民告诉笔者,每年参加义务植树总是“熟人”——固定的几个成员单位和团体,这种情形已经司空见惯。他说:“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有改善是件好事,可部分市民‘宁愿拿地种菜也不愿意种树\’。”
市民:
我们上哪儿去植树?
不过,也有满怀热情想参与义务植树的市民却面临 “无处植”的尴尬——
市中区永安镇金马村村民余国后钟爱植树栽花。他说:“以前在农村老家每年还会栽一两棵树,现在在城区找不到地方栽,就没有栽过了,不知道哪里可以栽树。”
“客观来说,内江是农业大市,农耕地占了大部分,林地本身就少!”作为组织义务植树负责人,每年选择义务植树示范地点时,余国民都有点“头疼”,所选地点,必须交通方便、水源方便,还得是城郊范围,如内江市近年来组织机关单位团体义务植树地点主要选择为大梁山、小梁山、蛮子山、翠屏山等地。
“目前,内江没有一个专门供市民义务栽树的场地。”余国民如是说。尽管内江市有一些义务植树点,相关部门也在努力创造条件,但没有一个面积足够大、专门供市民义务植树的地点,因此让义务植树陷入“两难”境地。
建议:
多渠道解决义务植树“两难”
市民如何提高义务种树意识?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市民该上哪儿植树?对此,一些热爱植树造林的市民给出了建议——
家住隆昌县龙锦家园的王家明养花种草30余年,他建议,有关部门应认真调查清理城市公园、居民小区以及城郊地点,“挤”出空地,开辟供市民个人种植的植树基地,并确定相关主题纪念林,引导市民前往植树,美化内江市生态环境,从而提高市民义务植树意识。
“我们可以学习其他一些城市,让市民义务认养城市的一些树木。”热爱栽树栽花的杨先生建议,内江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经验,实行认养或认管办法,引导单位和个人认养、认管城区的名木古树,既可解决没有专门种植场地难题,又可增强大家爱绿护绿意识。
热爱绿化的你还有什么招解决义务植树尴尬?欢迎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832—5091111或者登录腾讯微博@内江新闻网。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新闻推荐
在狠抓落实和取得实效上下功夫王宾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习生杨彩红)3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宾来到联系点——隆昌县圣灯镇,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上午,圣灯镇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会前,王宾认真听...
隆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