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忠福 实习生 朱怡雨 文/图
茂盛的儿菜、白绿相间的萝卜、墨绿色的花菜,一片连着一片……2月25日,记者来到隆昌县迎祥镇锯子村,采访了当地的种植大户唐维汉。
“他依靠科技,种植无公害蔬菜和果树,在当地村民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隆昌县农业局多经站主任郑学良告诉记者。
发掘人才作示范
今年44岁的唐维汉,是在隆昌搞种植的资阳安岳人。他擅长销售,以前多次到隆昌收购柠檬,讲信用,赢得当地村民的口碑。
2010年,他在迎祥镇锯子村承包了200亩土地,在县农业局和迎祥镇政府的支持指导下种起了柠檬,同时带动200多户村民搞果树种植。随着规模的扩大,又成立起合作社,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在隆昌,像唐维汉这样的种植业主还有不少,我们主要是通过示范带动,走出一条‘政府搭台、经销商参与、业主引导、群众自愿\’的发展之路,既提高种植户技术,又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赢。”郑学良说。
套种增收有门道
在基地现场记者看到,农技人员正向种植户传授种植技术,“果树要精细修剪、精心施肥、做好防治,使果树的上、中、下都能结果,提高单产。”
柠檬种植三年试花、四年挂果,采用以短养长的方式,在行间套种蔬菜,充分利用土地,滋养了果树,又增加收入。
“实行菜—菜轮作,在窝距中间种冬瓜,行间里种南瓜,南瓜收获后,剪断其藤蔓,成为下一批冬瓜的草甸,减少工序又保证蔬菜质量。”说起种植经验,唐维汉拿起锄头,在柠檬窝距间挖窝做示范。
唐维汉说,他承包的土地,套种有紫薯、辣椒、茄子、黑炮弹冬瓜、儿菜等,一年净赚10万元。
与此同时,在农业部门支持下,唐维汉带动双凤镇白庙村的农民种植冬菜,为村民提供种子、技术和保护价,得到当地百姓称赞。“去年,几亩地的儿菜,亩产6000斤,除去成本,每亩净赚2000元。”白庙村村支书黄正能说。
联网发展求规模
有了成功的种植经验,就需要向更多农民进行推广。为此,农技人员经常到田间地头传授技术。“目前,我们已在响石镇的鹰嘴村发展了50亩地的柑橘园,带去蔬菜种子,普及套种技术,并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郑学良说。
下一步,隆昌将组织当地的青壮年种植人才,带头示范,实现产业联网发展,在圣灯、金鹅、石碾等乡镇的种植基地,把技术传授下去,壮大规模,让农民成为真正的“土专家”。
记者手记:隆昌县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指导,因地制宜,实行套种轮作,连村成片,形成种植业联网发展,形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促进产村相融,引导农民从单一的传统农业耕种向多种经营的生产方式转变,壮大了集体经济,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新闻推荐
全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电视电话会强调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依法行使行政权力
(记者孙国丞)3月3日,省政府召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2013年四川省依法行政工作,安排部署2014年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勇在内江分会场参会。会议通报了2013...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