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经过近半年的层层推荐、评选,由内江市总工会组织开展的内江市首次“最美劳动者”评选结果揭晓,10名一线职工当选。在“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内江市总工会联合本报特推出系列报道,展现这些“最美劳动者”的风采——
人们开车经过国道321线和省道305线隆昌段时,常会看见一个橘红色的身影,背着一个军绿色的水壶,在忙碌地扫路、锄草、清理边沟。
28年里,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他带着9个人组成的团队,对这段22公里的道路进行维修保养,让过往车辆一路畅行无忧。
他就是内江养路段城郊养护站站长肖弟刚。
◇本报实习生 段春秀 徐小平 杨丹 文/图
近日,在隆昌县城郊,记者见到了肖弟刚。面容黝黑的他穿着橘红色的工作服,正在路边清扫灰石和清理排水沟里的淤泥杂草。
“这个季节杂草丛生,天气炎热路面干燥,一些拉建材的货车经常留下灰石,不清理的话,路不好看,车辆走起来也不顺畅。”每天,肖弟刚都会准时清扫路段,保障来往车辆安全畅通和路面整洁。
这样一干就是28年——
接过父亲的扫帚
28年“扫”出满心荣耀
肖弟刚的父亲曾是一名养路工人。1986年,他接过父亲的扫帚,也成了一名养路工。
每天一大早,他就骑着摩托车来到自己负责的路段,安排当天的任务,跟职工们一起上路养护。遇到恶劣天气和特殊情况,他们还要提前赶到,或者延迟下班。
有一次,国道321线出现坑洼,过往汽车到此一路颠簸。而此时正值农忙时节,农民工都回家收稻谷去了,没有劳动力把填补坑洼的石头打成小石子。
“我们自己来!”看见过往司机行车不便且不安全,肖弟刚觉得不能再等,他叫来站里的兄弟们,一起动手打石子。那一次,他们从早上忙到半夜才回家,第二天坑洼的道路又变得平整了。
在别人看来,养路工格外辛苦,可肖弟刚心里却是甜的,因为在这份工作中,他找到了成就感。每每遇到肖弟刚下班,一些客车司机便主动停车让他乘车,售票员不肯收他的钱,还说,“要不是你们把路管养得好,我们一年不知要多换几个轮胎!”
“保持公路畅通是我最大的荣耀!” 肖弟刚说,他就是要做这段路的“铺路石”。无论在清晨,还是傍晚,人们总能见到他和同事们巡查的身影。
公路就是他的“孩子”
除了睡觉心里总是想着
“他心里总是想着路!”同事们说,肖弟刚很少抱怨,他最常见的状态就是:每次疲惫后,抹一抹脸上的汗水,坐下来喝口水,歇一会,又带头投入工作。
去年7月,隆昌正值雨季。土壤被雨水长时间浸泡而变得疏松,位于路旁的两棵大树被大风连根拔起,倒在了公路中间。接到通知,肖弟刚等人连夜带着工具清理路段,保证了第二天车辆正常通行。
半夜抢修这样的事情,在肖弟刚的妻子邬德惠看来,已经见怪不怪了。
“有时回家,还没说上几句话,他就倒在沙发上睡着了。”邬德惠说,肖弟刚一年中几乎没有休息,节假日他都“留守”在公路上。看见丈夫如此辛苦,邬德惠默默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和教育孩子的重任,让肖弟刚专心工作。
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肖弟刚一心扑在养路事业上。他和工友们管养的国道321线和省道305线路段,公路少了坑、有了“型”,以往让过往司机叫苦不迭的公路变成了最舒适的路段。
在路上干一天
这路上的“闲事”就要管一天
养路工人刘永华与肖弟刚共事二十多年,说起肖弟刚,他就赞不绝口——
“一天打几次电话关心我,让我好好休息。”前段时间,刘永华的心脏病犯了,在医院住了三个星期,肖弟刚不仅替他顶工,还不时打电话关心他的病情,让刘永华心里充满了感激。
其他同事也告诉记者,肖弟刚是个“心眼好”、“爱管闲事”的人——
2007年7月,隆昌突降暴雨。一天早上八点,肖弟刚在上班路上发现,两个大约十二三岁的小朋友被困在洪水中,情况危急。肖弟刚见状,二话不说,脱掉自己的衣服,绑在一旁的电线杆上,一手紧抓衣服,一手拽着被困的两个小朋友,把他们从洪水中救出来。
长时间和公路打交道的肖弟刚,经常见到交通事故。每当身边有事故发生,他总是忍不住“管闲事”:别人骑摩托车摔倒了,他就上去帮忙搀扶;发生车祸了,他就主动报警,呼叫救护车以及联系伤者家属。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内江市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道路越修越宽,一条条狭窄的土路变成了宽敞漂亮的柏油路。看着国道321线和省道305线变得越来越好,肖弟刚做起养护工作来也越干越有劲。“在这个岗位上干一天,我就要保证这条路畅通一天!”肖弟刚自信地说。
新闻推荐
(李奇颖刘清伟)自3月初全面启动15个土地整理项目以来,隆昌县围绕“项目促民生、项目促民富”,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土地整理项目。截至目前,15个土地整理项目总体建设进度超过60%。共完成格田整...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