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隆昌新闻 > 正文

百年隆昌牛角梳 民间文化的见证

来源:内江日报 2014-05-25 03:02   https://www.yybnet.net/

上世纪80年代,隆昌县春牛坪,一个热闹的集市早晨,45岁的郑立才拎着用一个老式洗衣机内桶制成的货兜,开始了他从化工厂“退岗”后的第一次摆摊生涯。货兜里,装着十余把自制的牛角梳。在当时一只鸡蛋才卖一分钱的年代,一只长20余公分的大牛角梳可以卖到几块钱一把,最小的一把也可叫价几毛钱。

“能卖出去吗?”郑立才心里直犯嘀咕。可是很快,他就打消了疑虑!因为,不到一天时间,所有的梳子都卖光了,整整卖了二十多块钱,几乎够他一家四口吃上一个月了!

这是郑立才第一次尝试制作牛角梳,很难说得上精美。当时,县城里惟一制作牛角梳的骨器社已经改成了塑料厂,市面上已开始流行色彩鲜艳而且价格更便宜的塑料梳子,街上靠制作牛角梳维生的老工匠们早已纷纷改行。年轻人对本地产牛角梳的印象多停留在祖辈们的口口相传中。而岁数大点儿的人出于保健需要或对传统生活习惯的依赖,仍然钟情于牛角梳。

如今,现年73岁的郑立才依然在春牛坪(现隆昌县南关石牌坊景区南街尾)制作牛角梳,当年临时摊位也已“晋升”为现在挂着“郑梳子”牌匾的店面,是城里还保留着手工制作牛角梳技艺的两位匠人之一。

但是,隆昌并非盛产牛角梳的原料——牛角,其坊间手工制作牛角梳的工艺,源自哪里,始于何时—— 

◇本报实习生 张小丽 邹茜 文/图

相比郑立才的半路出家,现年68岁的余存建从小随父学艺,家族中制作牛角梳的手工史至少可追溯至其爷爷辈。

据余存建回忆,上世纪50年代,打他记事起,牛角制的烟斗、手镯、刮痧板、牛角号、“不求人”……满大街都是,其中也包括牛角梳。当时,春牛坪一带,上至今天的南街牌坊,下到南门桥,约一公里有余的街面上,清一色“前店后厂”格局的家庭小手工作坊。在那个物资普遍匮乏的年代,梳子作为百姓日用品之一,主要用牛角制作。

“一把梳子养活一家人。”余存建说,他家共有兄妹7人,加上母亲,一家9口人,当时全靠父亲一人制作牛角梳过活。但在那个年代,一家兄妹上十人,全家老小加起来十几口人的人家比比皆是,但只要家里有一人做牛角梳,一家老少的生计就不成问题了。

“月亮弯、圆把梳、翘把梳……”在拨浪鼓的叮当声里,货郎们走街串巷,将这些质朴的牛角梳送到千家万户。当然,当时春牛坪手工作坊生产的牛角梳也不仅仅只是供给隆昌本地人。据余存建回忆,因其做工精美、耐用,当时来自周边地市如泸州、重庆的货郎都会慕名前来订货。幼时的余存建清楚地记得,为了给重庆一带的货郎送货,父亲总是要很早出门。

1955年,隆昌县骨器社成立,小手工作坊纷纷歇业,余父和一百多个手工匠人进入骨器社工作。不仅生产牛角梳,也生产篦子、手杖、麻将、纽扣、印章盒等近40个品种的牛角、牛骨制品,产品远销成都、重庆和贵州等地。

古诗“眠罢梳云髻,妆成上锦车”形象地道出了梳子在百姓生活中的作用。当然,除了梳理头发,坊间还有赠梳子寓意吉祥、传递相思之意。除此,牛角制作的梳子,还有保健的功效。

据《本草纲目》载:“牛角,酸咸、清凉、无毒”。牛角本身是中药的一种,因此牛角制品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牛角梳质感圆润顺滑,用来梳头,不会因产生静电而导致头发脱落,长期使用牛角梳不仅可护发、护头皮,还有祛风除湿之功效,这是其它材质所制作的梳子无法比拟的。隆昌县文化界人士张宗基告诉记者,多年来,他和家人都在使用牛角梳。

据余存建介绍,隆昌产的牛角梳以水牛角、黄牛角为原材料,按照每只牛角的自然形状,顺其线条开料,设计成梳子的式样。从选料、下料、砍坯子、高温塑形……到修齿、抛光,一把简单的牛角梳,要历经13道工序方能成形,其中最后两道工序决定梳子的平整度、光洁度和最终视觉上的美观度,要凭手艺人的经验判断。

不仅如此,为了防止变形,制作牛角梳的牛角买来后就不能用水清洗。一般来说,以8岁到20岁龄的老牛角为最佳。若牛角自然形状整体良好,无须高温塑形,经过手工炮制就可成形的生料梳子比经高温塑形的梳子更为结实,耐摔耐用,价格自然要贵一些。同时,因为色泽和纹路更加富于变化,黄牛角和白水牛角制作的梳子又要优于黑水牛角梳。

但这些在手艺人中间口口相传的牛角梳制作工艺,实际在隆昌本地并无史料记载。而且,隆昌虽属农耕大县,却并非盛产牛角梳的原料——牛角。据余存建介绍,其当年和父亲用来制作牛角梳的原料,大部分都是从达县、成都、重庆等地购进的。

就在记者前往隆昌采访前,张宗基称其翻阅了大量隆昌本地有关史籍,其中无一本提及牛角梳。仅在1997年出版的一本《隆昌文史资料选辑》里,有一段记录隆昌手工业发展的文字,提到过骨器一词。但书中所列较为突出的骨器类手工制品代表中,并没有牛角梳及其知名店铺。

(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冠军队伍分享心得:“胜利源于团队的不懈努力!”

(记者李仁胜实习生熊子虚)“获得冠军,大家都很开心,这是团队长期努力的结果!”第五届大千龙舟赛县区组冠军队、隆昌县古宇湖队领队陈利对记者说。古宇湖队有24名队员,两名教练。年龄最大的队...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百年隆昌牛角梳 民间文化的见证)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