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隆昌县召开流通、餐饮环节食品安全培训会。县城区及各镇(街道)食品经营户、小商品批发市场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户等近300家食品经营单位负责人参加。
“经营单位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从业人员要有健康证”……
通过培训,参会人员表示,进一步了解到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增加了从事食品行业的责任心。
6月10日上午,以“尚德守法 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为主题的“全县2014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在东门广场拉开帷幕。
发放宣传资料、向群众讲解食品安全常识、播放食品安全常识宣传片、现场开展对假冒伪劣产品的鉴别及大米、食用油、白酒等群众长期食用品种的分辨方法培训……
上述场景,只是隆昌在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的一个缩影。
◇本报记者李忠福文/图
■齐抓共管促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隆昌县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为契机,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实施“民心工程”的重要内容,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管理,同各级相关职能部门、镇(街道)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建立了“各级政府对本地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健全县、镇、村、组四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同时,县政府还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食品安全工作开展。聘请食品安全监督协管员、信息员4839名,加强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和农村无证照小作坊治理力度,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构建防控屏障。
■“四道关口”保安全
按照“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隆昌县严把种植养殖、生产、流通和餐饮食品安全四道关口,实现了“入土”到“进口”的全程监管。
严把种植养殖“源头关”——完善监管体系,建立示范基地,推行农业标准化建设,保障农产品源头质量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按照“壮龙头、扩基地、活机制、保安全”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度重视产业经营和标准化建设。在19个镇(街道)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建立起囊括县、镇、村的三级监管服务体系。
严把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关”——按照“产业集群化、企业规模化、生产聚集化、布局园区化”的思路,不断壮大食品产业,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目前,全县有旺旺集团、兵牌食品等获证的食品生产企业91家,有备案管理的小作坊49家;对生猪屠宰进行规范整治,生猪屠宰场由64家减少为13家;通过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目前食品生产经营监管面达100%,食品添加剂使用审核率达100%;生猪定点屠宰率达100%;2012年,对生产企业抽检合格率达95%,全县生产环节实现食品安全零事故的好成绩。
严把食品安全流通“经营关”——针对农村食品经营分散、辐射面广、安全隐患大的特点,采取送法下乡、诚信兴商倡议会、共铸诚信动员会等方式,签订《守法经营承诺书》,制定行业自律守则;成立个体私营经济协会食品安全分会,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开展信用等级评定等措施,教育引导食品经营者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全县共评选出信用企业30户,食品安全示范店109家,食品统一配送率达80%以上。
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已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102次,检查经营户5164户,取缔无证经营19户,查获过期、三无等违法食品506公斤,实现专项整治常态化,确保安全监管覆盖率。
严把餐饮服务“入口关”——采取“放宽准入、强化规范、严把操作、强索证票、短期颁证、聚餐留样、承诺经营”等措施,规范全县餐饮服务行业。打造“食品安全示范街”、“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店”,以示范工程建设带动全县整体餐饮服务水平。重点开展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专项整治、早餐市场专项检查和餐饮服务环节废弃油脂专项整治等活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严格量化分级,量化分级率达100%。加强餐饮原辅料、餐具、酒水饮料抽检工作,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共抽检2736个批次,合格率达98%。
近年来,隆昌县先后荣获“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四川省卫生城市”、“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四川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内江市小餐饮整顿规范试点县”等荣誉。食品产业蓬勃发展,食品行业连续十三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新闻推荐
(实习生邬丹)6月27日,国网内江供电公司走进隆昌县沙坝变电站施工现场,开展了以“恪守职业道德,忠诚履职为民”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一个个精彩生动的环节,让在场观众感悟道德的力量,不断凝聚起...
隆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