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隆昌新闻 > 正文

落后村庄脱贫记——隆昌石硖村发展纪实

来源:内江日报 2014-06-16 02:5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实习生朱怡雨文/图

宽阔的水泥路延伸到农家,成片的塔罗科血橙覆盖山丘,村民住进了漂亮的楼房——这就是隆昌县响石镇石硖村的现状。曾经这个村是全镇偏远贫困的落后村庄,如今怎么改变了模样?一位村民答道:“村‘两委\’干部带领大家走上了致富路。”

以前的石硖村落后到什么程度?村民们打开了话匣子:“一旦下雨,村民想要包车进村,没有司机愿意。”“要去场镇,得走三四个小时。”“吃不像吃,穿不像穿,根本留不住人。”

或许是“沉默中爆发”的力量激发了村干部,干部们积极思考,审时度势,为全村的发展谋划、出力。

◆紧跟步伐 发展蚕桑

2003年,隆昌县大力发展蚕桑。石硖村抢抓机遇,村干部带着村民到外地参观学习,之后全村拿出300亩地来种植桑树。

“那个时候,仅养蚕一项全村年收入10多万元。”石硖村村委会主任李世玉说。

当时的10多万元可不是小数目。村民郑德高举了个例子来说明:当时一个村民在工地上干活,一天只能挣17~18元!

好景持续了5年。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丝绸市场持续低迷,多数养蚕户不想养了,村干部意识到,蚕桑养殖致富道路行不通了。

◆为求发展 干部“试水”

又靠什么致富?这成为村“两委”干部的新难题。村干部积极思考,寻求门路。看到特种养殖市场行情可观,李世玉想到发展泥鳅养殖。他承包了18亩地,自己摸索,尝试孵化苗子,并鼓励年轻人回村创业,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

然而,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制约了发展——缺乏养殖技术。

产业技术要能在村民中普及,最好的选择就是村民熟悉的家禽家畜。村干部尝试大规模养鱼、养猪。然而,近年来的市场行情都不好,加上气候不佳,养殖业始终不景气,很多养殖户都处在亏损或保本的边缘。

◆全面衡量 引进血橙

找准定位是关键。全县塔罗科血橙发展良好,村“两委”干部的目光瞄准了它。通过政府引路、免费帮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去年底石硖村的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到泸州进行了实地考察。

村党支部书记马坤祥介绍,塔罗科血橙从意大利引进。那里各方面的条件与四川尤其是隆昌的条件相似,种植成本低,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小,加上村民们有种植柑橘的经验,对种植技术可达到“一点就通”的效果,因此非常适合作为全村的主导产业。

明确了发展目标,行动刻不容缓。村“两委”发放10 吨肥料,召开座谈会,邀请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技术,进行得稳稳当当,村民十分满意。

同时,村“两委”在2012年争取了项目支持,硬化了村主干道,方便村民进出;水利设施上,整治堰塘,大建集雨灌溉工程,赢得了民心;大力发展麻竹产业,规模已上百亩。

“这么多年,村干部实实在在为咱们百姓谋福祉,我们都记在心里。”7组村民许文田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提出努力建设全省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彭宇行主持 杨松柏任晓春等出席

(记者刘小玲)6月16日,市委书记彭宇行主持召开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强调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一手抓申报,一手抓建设,加力加劲、整体推进,努力建设全省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山中有座旧村庄2014-06-22 02:50
猜你喜欢:
评论:(落后村庄脱贫记——隆昌石硖村发展纪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