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母亲节前夕,隆昌县妇联、县文明办联合举行了2014年度“好母亲、好媳妇”表彰座谈会。租住在界市镇界隆街的田云清是受到表彰的隆昌“好母亲”之一。
被评为“好母亲”,田云清当之无愧。因为,她29年如一日,悉心照顾脑瘫儿李田。
◇本报记者 邹英 文/图
一个个打击接踵而至
年近半百的田云清不愿回首往事,因为往事不堪回首。
1984年,娘家在宜宾的田云清与隆昌县界市镇龙台村一个姓李的小伙子结婚,第二年她生下一个男孩,取名“李田”。
“李田3个多月时生病了一场病,输液后不幸患上脑瘫,而且是重症脑瘫!”田云清回忆,当时她感觉晴天霹雳。
李田一天天长大,却一直不能说话,不能站立,更不能行走,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每天只能坐在椅架里。这成为田云清的一块心病。后来,她有了小儿子,日子过得更加艰辛。
屋漏偏逢连夜雨。生活中一个又一个打击接踵而至:田云清以前是农村民办教师,实施解聘民办教师政策后,她失业了,从此没有收入来源;2001年,丈夫不幸病故,给她留下一大笔治病借的债;不久,住房全部倒塌,她和两个儿子连栖身之处都没有了。
“没有房子住,也没有柴米油盐,生活真正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田云清坦言,当时她非常绝望,但是为了两个孩子,她用柔弱的双肩把责任扛起来。
她带着脑瘫儿李田和年幼的小儿子来到界市镇场镇上,硬着头皮向熟人借了300元钱,租了一间非常简陋的屋子,总算又有了“家”。
“考虑到我的实际困难,政府按特例将我安排到界市镇中心学校担任代课教师。”田云清介绍,代课教师工资不高,但是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拖着残腿呵护脑瘫儿
在上小学时,田云清患上了严重的骨髓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她没有及时去医治,导致左腿残疾,行动不便。
“现在腿部的病情更严重了,每天服药控制,严重时要打针或输液治疗,否则骨髓就会化脓。现在,我的腿上已经穿了3个孔,左手不能接触冷水。”对于自己的病情,她忧心忡忡。
了解田云清家里情况的人都说,如果没有她,李田早就离开人世了。
李田患的是痉挛性脑瘫,虽然长期吃药,但是仍经常将大小便拉(撒)在身上。尽管如此,作为母亲,田云清总是不离不弃,精心呵护他。
每天早晨,她很早就起床煮饭,背李田去上厕所,为他洗脸刷牙……然后急匆匆赶去上班。
中午赶回家,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李田是否将屎尿拉(撒)在身上了。如果拉(撒)在身上了,就赶紧为他换洗;如果没有,便将李田背进厕所拉屎撒尿,然后才煮午饭,有时午饭还没煮好,上班时间已经到了。
“前不久的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家一进屋就闻到臭味——李田又拉屎在裤子里了!”田云清对记者说,上了半天班,已经精疲力尽,她耐心地为李田换洗之后,才去煮午饭。
出去散步是李田最开心的时刻。
很多时候,吃完晚饭田云清便将李田背下楼,然后用轮椅推他到街上去逛。一路上,李田使劲扭脚舞手,还咿咿呀呀“说”个不停。
田云清一家租住在五楼,以前李田小,她也年轻,背着上下楼问题不大;现在李田个子高,体重有100余斤,她背着很吃力。
“有很多次,我们两个人一下子摔倒在地上。”田云清回忆,背李田经常发生意外。可是,无论多苦多累,只要看到李田高兴的样子,她就认为值得。
倾家荡产为儿治病
田云清是党员。她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总是满腔热忱做好教学工作,对孩子们倾注着无限的爱。由于工作出色,她获得各种荣誉,家里有一小箱各类奖状和证书。
在干好工作的同时,29年来她带着李田去了许多地方求医问药,极力想治好儿子的病。
“哪怕医到儿子能够自己吃饭穿衣也行!”田云清透露,这是她的愿望。
2011年夏天,她听说广东省有一家医院通过做手术治好了不少脑瘫儿的病,于是立即借了些钱,利用暑假带着李田去广东治病。
当时,镇上有人说,李田已经二十几岁了,根本不可能医好,因此认为田云清是拿钱去“打水漂”。田云清则认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经过治疗,坐了26年椅架的李田终于“站”起来,他能扶着栏杆一步一步艰难地爬梯坎,能像猴子一样“打秋千”,还能自己刷牙、系鞋带。
给李田治病,这个家庭欠下3万多元新债。田云清并不后悔:“李田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是一条生命,只要能医当然要医!”
新闻推荐
在大舞台上展现隆昌活力——隆昌参加2014中国·内江第五届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李忠福文/图6月的隆昌,生机盎然。刚刚落幕不久的2014中国·内江第五届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隆昌喜报频传,继隆昌县龙舟代表队荣获本届龙舟赛县区组的第一名和公开组的第一...
隆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