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是“七七事变”纪念日。77年前,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并夺取了最后胜利。
在8年抗战期间,作为抗战时期大后方——内江,不仅为战争前线提供大量物资和兵源,还先后成立了以抗日救亡、民主进步为宗旨的社和咏队,为抗日救亡积极宣传呐喊,激发民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加和支持抗战,为抗日战争最后夺取胜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当时,内江县有很多剧社和歌咏队,如“兴华救亡歌咏话剧社”、“内江孩子剧团”、“资中孩子剧团”、资中女中的“抗日宣传队”、“资中业余剧社”、威远界牌党支部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队”以及“隆昌县歌咏团”等。其中,内江县“兴华救亡歌咏话剧社”是当时最为著名的剧社之一,也是那个时期爱国人士救亡图存的缩影。
◇叶自明 本报实习生 包中强
在市中区档案馆里,保存着抗战时期“兴华救亡歌咏话剧社”的珍贵照片和一些档案史料,反映了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该剧社为抗日救亡而宣传呐喊,激发民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加、支持抗战的情景。
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的今天,这些珍贵照片和档案史料,无不激起今人对剧社先辈们的敬意。
成立:为抗战“剧”与“歌”
“兴华救亡歌咏话剧社”是内江县于抗战时期在中共内江地下党特别支部(后成立中共内江县委)领导下,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为抗日救亡开展宣传活动的进步团体。
1938年7月25日,中共地下党员吴汝翊、谢碧芳等以内江中学“兴华宣传队”和“复兴宣传队”为基础,团结进步教师多人,共同筹组建立了“兴华救亡歌咏话剧社”。
胡大生(露华)在著作《四十余年忆“兴华”》写道:“兴华”坐落在上南街何家宗祠巷内,在约20平方米的3间小屋子里,大家就挤在这屋子里工作。当时,胡大生就是“兴华救亡歌咏话剧社”的成员之一。
市中区档案馆珍藏的“内江县兴华救亡歌剧社举行成立大会的函”中,记载了该剧社1938年8月16日召开大会,推选剧社负责人员及各指导员,8月21日在县电影院召开成立大会。在《四川省内江县兴华救亡歌剧社组织章则》中,定名为“四川省内江县兴华救亡歌剧社”,不久改为“兴华救亡歌咏话剧社”。在成立大会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剧社宗旨,就是为把日本法西斯疯狗“打出我们的地界去”,“第一就是‘每个人拿出力量来\’”,“我们首先所能团结在一块来做的,便是宣传工作,而我们选择的工作部门是‘剧\’与‘歌\’”。同时选定了张盛彩、李树德为正、副社长。下设总务、剧务、交际、歌咏、借物、保管、布景7股,外设前、后台主任两个。当时在7股负责人中就有4人是中共地下党员(中共特支书记谢碧芳负责歌咏股)。(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安全驾驶、文明礼貌”、“做人朴实厚道、很多次拾金不昧……”这是隆昌不少群众对驾驶员钟代高的评价——◇本报记者李忠福文/图拾金不昧受人夸今年51岁的钟代高,是隆昌县九...
隆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