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朱怡雨
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隆昌县李市镇党委领导班子根据群众所需所盼,结合镇情,确定助弱扶贫工作方向,通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种植养殖户、不满个体、留守学生“四个结对”,有效化解矛盾,促进发展。
解难题——结对困难群众
“感谢党委政府的关心,为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近日,大佛坎村村民朱天福在家门口双手紧握住李市镇党委书记黄齐全的手说道。
要了解事情的原委,得把时间推回到今年年初。
在活动走访调研期间,镇党委领导班子了解到,53岁的朱天福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老伴多病,不能从事劳作,家庭生活困难,便及时把他列入帮扶对象,并积极与联系帮扶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联系,得到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熊晓平的高度重视,不仅主动与该户结成帮带对子,还多次上门慰问,送去慰问金和生活物资,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目前,在市中级法院与镇党委的关心帮助下,朱天福家的砖房已破土动工。
这只是李市镇结对帮扶活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全镇按照市、县统一安排,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各级党员干部与全镇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436对,已发放慰问金1.6万元、帮扶物资1100余件,慰问困难群众478人次。
助增收——结对种植养殖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市镇党委政府深谙其理,要想提高各村的整体收入水平,发展产业才是根本。今年以来,各级党员干部与全镇种养殖农户结成帮带对子57个,并在市、县联系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全镇引进油茶种植、稻田养鱼、稻田养鳅等致富项目9个,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就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7次,培训群众600余人,帮助150余名群众解决了发展无门的难题,极大提高了群众自主脱贫致富的能力。
“政府做的一件件事,都是为着咱老百姓的生计,我们很感谢。”大佛坎村村民王应才是市水务局干部郭兆祥的结对帮带对象。为帮助王应才尽快脱贫致富,开展结对活动以来,郭兆祥利用自身专业技术特长,积极为王应才传授泥鳅养殖技术,并免费提供台湾泥鳅苗1.5万尾,发展稻田养鳅3亩,预计年产泥鳅可达600公斤。
促和谐——结对不满个体
镇党委副书记曾雪凡说,工作中有不和谐的声音存在。面对群众的不满和质疑,是推诿躲避还是想方设法解决?镇党委政府果断地选择了后者。
大佛坎村6组的困难群众老张,因对自己未能享受低保或五保扶助产生了疑问,多次到村委会和镇政府表达不满。在这次结对帮扶活动中,曾雪凡主动与其结成帮带对子,不仅为他送去了党的温暖,还向他详细解释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根据其具体情况,曾雪凡从多方面为他争取福利,与老张所在务工地多次协调,为其更换了工作岗位,让老张十分感动。
送亲情——结对留守学生
张雪(化名),阳光开朗,成绩优良,谁能想到她是一名留守学生,曾经心理障碍比较严重。是的,她的转变就是李市镇党委政府关心的结果。
“对于留守学生来说,扫除其心理障碍是至关重要的。”镇中心校党员教师黄绍刚说,经常在课余时间为张雪辅导,并与她谈心,关心她的生活。
这仅仅是78个对子中关爱留守学生的一个镜头。
针对留守学生问题,镇党委政府决定由党员干部、教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他们或把学生接到家中,或经常到学生家中家访,或开设亲情电话,保持联系,让留守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关心,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
新闻推荐
(陈树)根据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有关文件精神,隆昌县交通运输局已于近日完成今年农村水路客运油价补贴发放。据悉,隆昌县今年农村水路客运油价补贴发放涉及水路客运船主34户,发放总额9980...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