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隆昌县石燕桥镇首次开展了“好儿媳”评选表彰活动,通过村(社区)推荐、政府审查、党委议定的程序,从全镇24个村(社区)范围内推选出24名好儿媳,其中,桐梓园村2组村民张绍秀的事迹最为典型——
◇本报实习生 朱怡雨 文/图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隆昌县石燕桥镇桐梓园村2组村民张绍秀用她的善良和勤劳,诠释着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美德。邻里乡亲都赞不绝口地称她是一位孝敬婆婆的好儿媳。她淳朴、贤惠、善良,多年来细心照顾年老体弱的婆婆的感人事迹在村里传为佳话。她的事迹影响着村民,被石燕桥镇列为“好儿媳”典型。
初次见到张绍秀,她正在花生地里除杂草回来,晶莹的汗珠从她的短发中流下,不敢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擦拭,只得小心翼翼地用手腕抹抹。
问到她如何照顾老人时,她谦虚地说,“没啥值得说的,都是我该尽的责任。”街坊邻居对她孝顺婆婆赞不绝口: “孝敬老人事情多得数不完,比如照顾老人洗头洗澡,不顾自己肚饿,先照顾她吃饭……”邻居们七嘴八舌地说。
孝敬婆婆是本分
张绍秀照顾的是婆婆赖能金,今年已97岁,腿脚不便,而且患了老年痴呆。赖能金身高近1.7米,体重也有近70公斤,身材属于高大魁梧型,一般人不可能轻易背得动她。而张绍秀不到1.6米的个子,体重不足55公斤,照顾老人的洗头洗澡就是一件大难事。
“洗澡间比较窄,容纳不了两个人,只得将她洗澡的地方移到院坝里。”张绍秀说,从屋里到院坝有近10米的距离,老人不能下地走路,全靠背抬,“多亏邻里乡亲每次帮忙,不然我还真不知怎么办。”
一邻居告诉笔者,给老人洗澡至少需要两个人,必须稳住她,再洗澡。张绍秀家里人手不够,加上有时气温低,洗头洗澡必须速战速决,几乎每次都是邻居齐上阵,打配合,才能完成。
“为何你丈夫不帮忙?”笔者向张绍秀问道。
丈夫周大满有些惭愧地说,多年前,因在铁路部门工作,他不小心弄断了肋骨,导致从此以后不能干重活,不能用力气,像这种照顾老人的活,他几乎不沾边,能做的就是为妻子做做饭,扫扫地,其余时间守着在路边开的药房。
笔者还了解到,张绍秀的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留下仅几岁的孙女在家需要照顾,哥哥、嫂嫂有的离世,有的年事已高,也承担不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老人因为腿脚不利索,长期在床,久而久之养成了白天睡觉,晚上精神状态很好的习惯。张绍秀家门口有铁轨,因夜深人静,火车驶过的噪音显得格外大,连平时听力不好的赖能金都感觉好似雷声轰鸣,是暴雨来临的预兆。
“儿啊,快起来,收衣服,打雷了。”赖能金沿着床边,伸手摸到儿子、儿媳的房门使劲喊着、敲着。每次,张绍秀都会被婆婆的叫喊声吵醒。
“这种事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孝敬婆婆是小辈的本分嘛。”张绍秀说,一般都是起来安抚一下她的情绪,顺着她,然后再回去睡觉。
一日多餐必周全
老人胃口不好,而且形成了一日多餐的习惯。饮食上,儿媳张绍秀绞尽脑汁,变换着菜谱让她吃。
“虽然如此,她也吃不了多少。”张绍秀担忧地说,当天早上婆婆不想吃饭,就为她调制玉米粉,她端过碗对笔者说道,“看,早上吃剩了的,碗都没时间给她收拾。”
桐梓园村2组村主任罗云中介绍,农村里,都是吃黄瓜、豇豆、海椒、茄子,翻来覆去,吃久了肯定没胃口,“令我们惊讶的是,张绍秀忙里忙外,家里山上都要顾,连她自己的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证,但是对婆婆的多餐情况却照顾周全。”
党支部书记李娟说,赖能金跟着儿媳一家已30多年,张绍秀几十年如一日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用一颗真诚的心铸就家庭和谐幸福的生活,是大家公认的“好儿媳”。
新闻推荐
(实习生朱怡雨)9月9日,隆昌县古湖街道张拱桥社区外站路168号(原磷肥厂家属宿舍)住户说起目前的居住环境,一直点头:“不错,向社区反映后,很快就改进了,晚上随时出门都有路灯照明,这都是政府为大家做的...
隆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