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映丽
内江是“大千故里”,素有“文化之乡”、“书画之乡”的美誉,是一座资源丰富、禀赋独特的文化名城。
9月2日,记者从市文化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局获悉,内江市8个作品入围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群星奖”大赛,入围节目数量居全省市州前列。
近年来,内江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以地域优势打造独特文化品牌,以项目建设会聚文化产业集群,以改革创新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地域优势
打造独特文化品牌
刚刚结束不久的首届中华艺魂·“张大千杯”全国书画作品大展,为内江市民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故乡,内江着力推进大千文化品牌战略,已成功举办“纪念张大千诞辰110周年活动”、“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大千美食节”等一系列盛大活动。同时,《走遍中国·内江篇》、《活色生香张大千》、《百年巨匠张大千》等专题片在央视播出后,也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
6月30日,被誉为“中西文化艺术结晶”的张大千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是内江市建设“大千故里,文化内江”和打造大千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
内江还有着另一文化产业品牌——新闻巨子范长江。位于东兴区田家镇的范长江纪念馆于2009年10月底开馆以来,目前已累计接待游人达200万人次。
“内江的地域文化优势还体现在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市文化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胡红雨说。
9月1日,中国夏布画创始人王少农带着书画夏布、夏布台屏、夏布刺绣等,准备参加第七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
夏布是由苎麻纱经手工织成的一种手工布。位于川南丘区地带的隆昌县,自古以来有着种植苎麻的传统。这种工艺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唐宋时期,隆昌夏布编织技术已经比较发达,明清时隆昌夏布成为宫廷贡品,并开始销往海外,成为中国最早出口的纺织品。
近年来,在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的不懈探索和努力下,这种传统的编织技艺开始与艺术结缘化身为夏布画,又由夏布画衍生形成了夏布画工艺品伞、扇等。古老的夏布找到了“新生”的方向,内江也因此成为“中国夏布画之乡”。
不仅如此,资中木偶、隆昌石牌坊及青石文化、威远牛灯舞,以及传统的蔗糖和蜜饯的制作工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内江独特的地域优势所在。
产业园区
推动文化产业集聚
“鉴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产业链,作为市一级,我们的市场受到限制。为此,内江着力打造产业园区,从而形成产业集聚。”胡红雨说。
内江整合西林公园、张大千纪念馆等文化资源,投资1.2亿元,建设大千文化旅游产业园,吸引文化产业要素向园区集聚,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高地。
与此同时,大千文化旅游产业园加大知名文化创意设计制作企业引进力度,开发推出涵盖大千蜀锦系列、大千毫系列、大千陶瓷系列、大千框画系列的创意产品上百个。
其中,大千毫系列毛笔在今年被四川省委宣传部指定为代表四川省的文化产品,参加全国文化博览会进行展示和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隆昌县,由南关石牌坊古镇、莲峰公园、北关景区组成的隆昌石牌坊文化产业园,在去年底继大千文化旅游产业园后,成为内江市第二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今年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有望突破10亿元。
(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记者李忠福)悠扬婉转的器乐声、演员声情并茂歌唱、川剧脸谱幽默的表情,引得台下小观众哈哈大笑……9月15日上午,隆昌县2014年“百场川剧进校园”首场演出,在大北街小学拉开帷幕。上午8时30...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