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小玲
面对当前宏观经济下行等严峻形势,工业如何发力?企业如何应对?
无论是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还是成都高新区的实践证明,越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条路在内江走得如何?又能否走得通?带着这些问题,9月5日,市委书记彭宇行深入到隆昌县部分工业园区、企业,调研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进园区、看企业,在详细了解园区发展及部分企业经营运行情况后,内江的答案更加坚定。彭宇行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隆昌玻陶工业园区和新能源工业园区,均是内江市成长型特色园区,也是当日调研的重点。
隆昌的土陶制品和乳白玻璃瓶闻名全国,目前玻陶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6户,形成了相关产业集聚,延伸与之配套的产业链,玻陶产业成为市级培育产业,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园区内的碧檀陶瓷有限公司,是西南最大的土陶生产企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
走进企业车间,从半成品到成品,从人工操作到机械操作,彭宇行一路参观陶瓷烧制工艺,了解企业技术改进及生产经营等情况。在原来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碧檀陶瓷公司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隧道窑生产线,成为了同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建设时间最早、拥有三条隧道窑生产线的半机械化土陶生产企业。
了解到陶瓷制作工艺在不断改进提升,彭宇行勉励企业坚持走高端路线,不断推进自主创新,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支柱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作为全市唯一的化学工业园,隆昌新能源工业园依托四川省隆桥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采取“以企办园”的模式进行建设,以合成氨为中心开发、发展与其相关联的上下游产品。目前引进了炭黑生产线、石油液化气生产线、甲醛生产线、精细化工生产线等18个项目,园区各个企业的废物相互利用,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实现了循环发展。
对“以企办园”的发展模式,彭宇行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这一做法有利于集聚产业关联度高的更多化工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达到降低成本、互惠互利的目的,让循环经济真正“循环”起来。
“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如何?与哪些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彭宇行关切地问道。
“目前正在边生产、边技改。”隆桥化工集团相关负责人回答说,与四川大学共同建立了技术合作中心,与永川化工研究所等开展了合作,公司正在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加强产学研结合,这一做法非常好!”听到这里,彭宇行高兴地说。同时,勉励企业进一步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尤其是要往下游发展,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自身实力。
看生产、问经营,谈科技、话创新。彭宇行强调,面对当前的新科技革命浪潮、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唯有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才能勇立潮头、基业长青。要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业依靠科技实现更大发展。
当天,彭宇行还前往隆10井增压采气站,了解天然气开采情况。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陈泽广,市委常委、市国资委党委书记谢和友参加调研。
新闻链接
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的一大引擎
成都高新区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根本动力,将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上来,内生式增长成为支撑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的一大引擎。
2012年,成都高新区成为四川省首个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的工业园区。其中,贡献了全省三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全省80%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成都高新区坚持以改革创新增动力、以转型升级提效益,先后出台“三次创业”产业发展规划、科技创新规划和首份“负面清单”,着力增强园区经济的支撑作用,有效实现“稳质量”“稳速度”“稳增长”。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550.3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26.3亿元,同比增长17.7%,有力带动了全市经济提质升位、转型升级。
7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系列报道“深化改革·转型活力”,重点关注了成都高新区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经验。 (成都日报)
新闻推荐
欢乐的腰鼓、嘹亮的军歌。9月15日,隆昌县为最后一批210名新兵送行。怀揣军旅梦想,带着亲人嘱托,即将踏上行程的新兵,纷纷表示安心服役,到部队接受考验,锻炼成长,为祖国国防事业作出贡献。记...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