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在外地打工的“80后”小伙张林选择返乡创业——养牛;3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养殖技术,养牛事业如日中天;3年前,他曾许诺通过发展养殖业带领家乡村民致富,现在诺言正在逐步兑现……
◇本报实习生朱怡雨文/图
割草、喂牛、打扫卫生,隆昌县双凤镇人民村7组养牛户张林每天利索地做着这些事。他认为,要带领村民致富,首先得自己富起来。11月4日,笔者走进他的养牛场看到,养牛场养有60头牛,面积约600平方米。这个时节,养殖户已经在牛场周围拉起了遮阳网,挡风板已经就位,随时可用。
“最重要的是精心照料。”张林说,每天晚上就寝前他都会检查疫情,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养牛场转一圈,看看牛群有无生病的现象。
随着气温变化,牛群为了适应环境也要跟着改变,否则容易出现疫情。“内江阴天多,光照少,外地肉牛很难适应,一不小心就会染上口蹄疫和肺炎等疾病,对养牛户来说这是最大的风险。”张林介绍,除了基础的预防工作外,只要气温低,工人就会在养牛场周围安上挡风板,以便保暖。
养牛的环境和卫生对促进生长也很重要。张林说,养牛场一天至少清扫两次以上,一个月至少消毒7次,尤其是牛圈里,不能让粪便堆积太久,否则容易滋生病菌。
饲料以牧草、酒糟为主,而酒糟是饲料的重中之重。养牛场每天需要2000斤酒糟,为了保证酒糟供应充足,他买断了两个酒厂的酒糟,并且自己装运,降低成本。
3年来,张林的养牛场每年出栏130余头牛,销往自贡、上海等地,每头牛纯利润超过3000元,一年收入30多万元。
张林养牛致富后,为了带领村民致富,他主动上门入户给村民宣讲,从防疫、消毒、饲料等方面详细给村民传授经验。“一般都是针对散养户或者有养殖能力的农户,他们的养殖积极性更高。”张林说,有的村民以买进卖出的方法赚取肉牛差价利润;有的村民结合自身条件,先喂牛再喂羊,节省劳动力,一年也可以收入几万至十万元。“下一步我还将积极促成村里修通水泥路,让养殖户销售时不再受道路的影响。”张林说。
新闻推荐
(罗喆娟记者李忠福)“事成于气正,业兴于风清。”11月8日,由隆昌县委县政府主办、县纪委和县委宣传部承办的“清风吹拂遍地春.隆昌县2014年正风肃纪工作巡展”在东门广场拉开帷幕。当日上...
隆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