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晏治权 文/图
隆昌县响石镇素以“响石山石响,高洞水弹琴”而闻名县内外。此外,镇上以前还有一个民俗——立灯杆。
立灯杆,一年一次。此民俗源于唐朝,止于新中国成立,目的是除魔驱邪,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说起立灯杆,出生于1940年的该镇居民胡毓金很是兴奋,因为立灯杆的热闹景象构筑了他儿时的美好记忆。
在胡毓金的记忆里,他至少经历了七八年立灯杆的热闹景象。响石镇上有座东皇庙,新中国成立前,每年正月初八便会立灯杆,正月十六放杆,在这8天时间里,会有专人负责看管。其间,场镇上的善男信女来此捐油点灯,祈求福音。
每年正月初八,到了夜幕降临之时,“东皇庙”的住持便身披袈裟,来到庙门前立灯杆处,也是场镇最高的地方,点香烛,烧冥钱,诵经文。经文念毕,在鞭炮声中,几个身强力壮的男人便将一树油杉竖立,油杉高三丈三尺,埋土一尺八寸。意即:上合三十三天,下合一十八层地狱。灯杆两边用青石条扶撑,将之固定。灯杆顶端有一方木,安有滑轮,方木上贴一横幅:天下太平。灯杆上用大红纸贴写两条吉祥语:上为风调雨顺,下为国泰民安。
随后,将点燃的128盏红灯笼(每盏灯笼上均写有“尚俸”二字)依次挂上灯杆。这时,场镇上的人们便可看到红光灿灿的大红灯笼徐徐升起,居民们纷纷合掌祷告。
立灯杆的习俗给胡毓金留下深刻印象。他说,当年红火热闹的场面,不仅增添了年节的喜庆,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新闻推荐
(邱双霜记者李忠福)“谢谢你,郑叔叔,钱包丢后,心里很着急,没想到两天后就找回来了,谢谢。”2月3日,在隆昌县黄家镇办公室里,一名大三学生接过钱包,感激地说道。据镇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2月1日...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