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康 本报记者 邹英
按照国家统计局要求,从今年一季度起,市、县发布使用全体居民、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等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新口径数据。
全市城乡住户抽样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内江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0元,增加426元,同比增长10.5%。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75元,增加497元,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7元,增加318元,增长11.3%。
■居民增收呈现四大特点
从构成、动力、速度、排位这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一季度内江市居民增收呈现四大特点——工资性收入比重最大、工资性收入拉动最强、转移净收入增长最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位次上升。
在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大构成项目中,工资性收入2458元,支撑力为54.9%,占半壁河山;经营净收入1045元,比重为23.3%;转移净收入实现804元,比重为17.9%;财产性收入实现173元,比重为3.9%,支撑作用最小。
比动力,工资性收入同比增加263元,拉动全体居民收入增长6.5个百分点,拉动力最强;转移净收入增加121元,拉动全体居民收入增长3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增加22元,拉动全体居民收入增长0.5个百分点;财产净收入增加21元,拉动全体居民收入增长0.5个百分点。
比速度,转移净收入同比增长17.7%,增速最快;财产性收入增长13.6%,名列第二;工资性收入增长12%,名列第三;经营净收入增长2.2%,增速最低。
内江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与全国比快1.1个百分点,与全省比快0.2个百个分点,增速在全省排第6位。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省排第10位,与去年同期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老口径)排位比上升9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省排第15位,与去年同期增速(农民现金收入老口径)排位比上升4位。
■三大因素助推居民增收
据分析,内江市全体居民增收的有利因素有三个,即增加就业稳增收、政策向好助增收、土地流转促增收。
A.增加就业稳增收
依靠项目拉动就业、依靠投资拓展就业空间、依靠服务提升就业能力,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
市人社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673人,职业培训4211人次;利用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信息系统,通过网络、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免费发布各类用工企业招聘信息6941条,抓住农民工返乡过年契机,举办“春风行动”等企业现场招聘会103场次,提供岗位14970个,达成就业意向10281人次。
B.政策向好助增收
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助推转移性净收入增速加快,使一季度转移性净收入增速最快。
——扩大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将城市和农村困难群众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分别提高至60%和57%。
——完善城乡低保联席会议、审核审批协查等5项制度,将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320元/月和1920元/年。
——从今年1月1日起,内江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10%,这是连续第1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全市近26万企业退休人员受益。
——农村老人养老金在原来每人每月60元的基础上增加15元,同比增长25%。
C.土地流转促增收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居民就近务工收入增加,同时财产净收入也增加。据统计,去年末内江市土地流转47.53万亩,同比增长6.8%。
隆昌县反映,土地流转收入每年每亩800~1100斤稻谷。土地流转出去后,农民可就近在家门口务工,每天务工收入可达60~100元。
对全市780户住户进行调查发现,内江市全体居民人均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18.87元,同比增加8.13元,增长75.7%,拉动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0.2个百分点,对全体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3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26.13元,同比增加12.56元,增长92.6%,拉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0.4个百分点,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1.2%。
从内江市一季度居民增收各个环节来看,生猪行情持续低迷是影响居民增收的最不利因素。据测算,人均牧业净收入下降,拉低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个百分点。
■拓宽居民增收渠道
怎样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国家统计局内江调查队工作人员建议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抓住城镇化率这个“牛鼻子”,助推全体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全体居民收入与城镇化率“高度正相关”,因此要确保全体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必须切实提高城镇化率。
城市发展要以产业为支撑,防止“空心化”;产业发展要以城市为依托,防止“孤岛化”。要协调、处理好产业与城市的空间关系,保持合理的空间尺度。只有这样,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强城市医疗、教育、居住、金融等服务功能,使城镇居民能够“留得住”,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吸得来”,区域外先进人才和产业工人能够“引得进”,从而切实提高城镇化率和城镇常住居民收入。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更是解决人的城镇化的关键。要出台有利于农民工子女教育、医疗、养老保险、就业创业、保障性住房等政策,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从而提高城镇化率。
另一方面,扭转生猪生产不利局面,降低全体居民收入下行风险。
内江是生猪大市,生猪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较大。要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必须扭转目前生猪生产不利局面,降低全体居民收入下行风险。建议相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找准生猪生产不利局面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出台能繁母猪补助政策,减少非理性淘汰能繁母猪的现象,保住生猪生产的根本;继续实施标准化圈舍修建专项资金补助政策,增强养殖户的信心。
新闻推荐
(简云龙记者李忠福)5月8日,隆昌县古湖街道在大东街社区举行组团式志愿服务启动仪式,拉开了志愿服务常态化序幕,川南幼专、县妇联、团县委、县总工会、民政、司法、就业、关工委及街道志愿者参加。...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