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隆昌县城13公里外,响石镇东北部,有一片依山傍水、白墙黑瓦的民居群落,犹如系在绵绵青山上的洁白缎带。这里,有个美丽的名字叫——“群乐人家”。
经过几年努力,“群乐人家”已打造为“人口集聚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生产生活要素集约配置”的丘陵地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典范,已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建设目标,在内江市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
◇本报记者 易平 实习生 谢舒蕾 文/图
风景如画 空气清新
6月28日,记者来到“群乐人家”,只见一排排独栋小白楼错落有致地矗立在郁郁葱葱的绵绵山丘下。一楼一户,楼前有一片清澈的水产养殖池,门口是花卉苗圃,整洁的院坝里,闲暇的老人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
韵味十足的川南民居背倚青山、面朝碧水,组成了一幅幽美的世外桃源风光图。
8组61岁的居民曾成方家有180平方米,她说以前这里大多是一些老房子,四处散落,有的还是土墙,前几年国家统一开发和建设,旧宅“鸟枪换炮”,居民们搬进了统一为白色的新房子集中居住,不但有花园,还有健身设施,还节约了大量耕地,看起来也是又整齐、又漂亮。
据了解,“群乐人家”新农村综合体涉及响石镇群乐村、巴山村和圣灯镇二郎村、三台村,面积1.82平方公里、农户451户,建成了以“白墙、灰瓦、穿斗、翘檐”为主格调的四合院民居53户,风貌改造398户,突出川南民居元素,体现地域特色和青石文化特色。
村文书李银桂介绍说:“‘群乐人家\’建成后,使民居实现由分散居住转变为适度聚居。同时,实施村庄绿化,包括门前绿化和道路绿化等多个方面,综合体区域绿化覆盖率已达40%以上,集中体现了川南民居、乡村文化和田园风光特色。”
“这里环境好,生活也方便,现在就是喊我到城市去住都不想去了。”7组80岁的居民张贵隆一边散步,一边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这里不单有清新的空气,还有整洁宽敞的马路,漂亮的休闲广场和文娱场所以及很多便民设施,不比城市生活差。而且离场镇不远,平时在这里转悠,逢场天我就去喝茶,日子过得逍遥,赛过活神仙!”
特色产业 增收有道
据村主任张胜利介绍:“群乐人家”按照“一三五七”的思路打造建设,核心区布局为“四区、三节点、两环”,于2012年4月启动建设,2013年9月全面竣工。
“一三五七”是指一个目标、三个原则、五个重点、七项机制。一个目标,即打造丘陵地区农村新型社区典范;三个原则,即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机制创新;五个重点,即川南民居、产村相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优美;七项机制,即工作联系、联席会议、多元投入、奖补激励、利益联结、民主管理、联系帮扶、考核督查。而“四区、三节点、两环”,指川南水乡民居区、特种水产养殖区、林下特种养殖区、立体农业示范区,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新村产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休闲接待中心,串联产业发展区及各节点的“曰”字型道路主骨架。
“那片水池是做什么的呢?”看到不时有居民向居民楼外的那一大片水池里撒饲料,记者于是出言相询。
“那是一片养殖场,现由有实力、有资质的业主承包经营,村上有不少居民这里面打工,收入还不错。”张胜利说,群乐村已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目前已新建养殖池92口、室内孵化池4000平方米以及温室、养殖房、育苗室等,养殖水面达3000余亩。2014年投资1亿元,引进南美白对虾5000万尾、罗氏沼氏1000万尾、鳄龟1万只、中华鳖40万只、珍珠鳖1.5万只、娃娃鱼1万条、鳄鱼5000条、中华绒毛蟹2亿尾,预计产值2亿元,利润5000万元。
“以前就靠一亩三分地吃饭,现在村里发展水产养殖,自己就在家门口打工,既能顾着家里的田土,又可以照顾孩子,还可以每月挣工资,只要肯干,就有致富的路。”几位在特种水产养殖园上班的妇女说,她们现在有漂亮宽敞的房子住,有整洁美丽、设施齐全的家园,还有份不错的工作保障生活质量,算是已经迈上了“康庄大道”。
据一位业主介绍,“群乐人家”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围绕虾、蟹产业特色产业,力抓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园,开发集旅游、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产业,鼓励和引导农民在发展特色产业中创业致富,“相信 ‘群乐人家\’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家园,更是一个富裕的家园。”
设施完善 生活美满
采访中记者看到,两位妇女提着垃圾桶来到一个装饰漂亮的垃圾库里倒垃圾,她们说,以前村上没有垃圾库,到处都是“白色垃圾”。多少年来,不少居民养成了在自家房前屋后倒垃圾的习惯,时间一长,连自家也被垃圾包围了。现在有了垃圾库,大家都非常自觉地遵循“垃圾入库”,环境面貌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据响石镇宣传干事郑海介绍,“群乐人家”已建成产业园区公路23公里,民居公路3.1公里,入户便民路及梯步10公里,综合体内的道路硬化率、入户率达100%,边沟、路灯、标示标牌等附属设施配套完善;实现统一集中供水、供气,管网入户率、安全饮水率达100%;电力、有线电视、排水、环境卫生等设施设备完备,供电普及率、有线电视覆盖率、垃圾集中收集率达100%。
“‘群乐人家\’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进一步得到完善。目前已建成村级活动场所800平方米。”郑海说,其中配套便民服务、卫生服务、警务服务、信息培训、农村产业技术服务、文化体育、综治调解室等设施已建成。另外还建成了青石牌坊、亲水广场、休闲亭、篮球场、羽毛球场,安置了健身器材、广场灯光等配套设施。
响石镇党委书记曾健介绍,“群乐人家”累计总投资13770.8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514.9万元,项目投入4157.9万元,业主投入7598万元,群众筹资投劳1500万元。园区内已栽植银杏、桂花、香樟等花卉苗木147010多株(丛),绿化面积140亩;新建生活垃圾库6座,安置垃圾箱20个;配套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沼气处理池300立方米,配套管网2180米,增强了聚居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实现达标排放。
“高、浓、精、壮” 四字“真经”
“群乐人家”能让当地干部群众对赞不绝口、褒扬有加,概括起来就是念好了“高、浓、精、壮”这四字“真经”。
所谓“高”,就是高标准抓好规划建设。“群乐人家”新农村综合体规划先行,用规划指引建设,全域覆盖,对本区域的居民建房建设在什么区域,建成什么样式和规模提出建设标准,今后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何设计完善,解决了盲目建房、随意建设的问题。
所谓“浓”,就是浓氛围激发建设热情。“群乐人家”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支持和拥护,培育了农民转变观念,让群众成为建设主力军,形成了上下一心建新村、齐心协力谋发展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正能量”。
所谓“精”,就是精品质打造建设典范。“群乐人家”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在全市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群乐人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川南民居特色风格和聚居区依山而建,“一村一品”、“一园一景”,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把所建村的优势充分展现了出来,成为宜居宜游的丘陵地区新型社区典范。
所谓“壮”,就是壮大产业打破发展瓶颈。“一村一业”是“群乐人家”做出的较为成功的有益尝试。“养殖园+种养殖农民合作社”两大支柱,带动农户发展“稻—蟹”、“稻—虾”养殖,实现综合体建设有效带动产业发展局面——搬进了园区,住上了新房子,同时,也让腰包鼓了起来!
新闻推荐
(游扬记者李忠福)隆昌县圣灯镇通过健全管理、加大宣传、管护考核、筹措资金、严查违规等举措,做好农村村道管养。圣灯镇在年初下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办法》,各村成立村公路管护小组,落...
隆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