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忠福 文/图
7月17日,四川省委副秘书长、省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天宗一行,在市县有关领导陪同下,到隆昌县古湖街道,检查验收大东街社区省级依法治村(社区)示范创建工作。
验收组查阅相关资料、访谈社区工作者、到居民小区、听取汇报,详细了解依法治村(社区)示范创建情况。
验收组对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隆昌县委、古湖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依法治村(社区)示范创建工作,切合实际,工作有重点、过程有焦点、创建有亮点,提高了社区法治化建设水平,为全省推进依法治村(社区)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工作得到肯定,既是鼓励,也是鞭策。”7月24日,记者在大东街社区采访时,社区书记叶顶会说。
在大东街社区,记者看到,综合服务中心、绿色网吧、社区书屋、法制讲堂等办公及活动场所,干净卫生,排列有序。“省级文明社区”、“省十佳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内江市“平安创建示范社区”等荣誉牌匾挂在墙上。
“去年,创建工作下达后,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迅速安排落实。”古湖街道副主任杨世全介绍道。
对照创建工作要求的“组织建设、民主建设、法治建设、和谐发展”4个大项和涉及的“组织健全、民主选举、法制宣传教育、公益事业、文明和谐”等13个小项,古湖街道在大东街社区全面贯彻实施。
今年以来,通过示范创建工作,探索形成了“夯实一个工作基础、创新一套工作标准、抓牢一个工作重心、紧扣一个工作目标,”构建和谐社区、法治社区的“四个一”工作模式。
● 夯实基础强保障
工作中,古湖街道在大东街社区建立大党委,推行支部建在小区,党建进入楼栋;建立小区党支部5个、流动党员支部1个、楼栋党小组17个;组建以街道分管联系领导为组长、社区党委书记为副组长的示范创建领导小组,
搭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小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和“两新”党组织8个单位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推进“法律七进”活动,实现法律服务联手、法治社区共建,法律资源共享。
建设标准化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法律服务50余次;以社区党员服务室为依托,设立10个法律服务室,“零距离”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60余次;在楼栋或院落,设立25个普法宣传点,开展定单式服务200余次。
● 创新标准有阵地
在社区法制辅导站,设立调解室,聘请律师担任社区常年法律顾问,为社区重大决策提供法律咨询和论证;邀请县法检两院、司法局、街道司法所的法律工作者,开设法制讲堂,进行普法教育和法律宣讲。
建立完善社区两委“会前学法”、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定期集中学法、社区干部学法用法年度测评等7项制度,法律顾问为社区提供法律信息和法律援助16次。
今年,先后开设固定课堂进行普法教育4场(次),深入小区楼栋开展“法制宣传进家庭”流动课堂30场(次);制作法制橱窗8幅,法制文化长廊150米,发放法律便民服务卡5000余张、普法用品4000个。
● 抓牢重心强自治
规范完善《社区居民公约》,深入小区、楼栋,征求居民意见建议20余次,开展讨论会6场次,规范完善《社区居民公约》,通过合法性审定后下发并张贴在小区,规范居民言行举止。
引导居民制定《小区公约》,指导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入户征求意见建议,各小区经过4次反复修改,形成小区公约草案,召开业主大会表决通过并报社区备案后张榜公示,形成《小区公约》36份。
● 紧扣目标抓创建
街道依托商业步行街,发展餐饮、商铺、住宿、休闲娱乐等共计800余家;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先后投入20余万元,新建便民道路40余米,为10个小区添置文体设施。
与此同时,积极发展公益事业,成立志愿者工作站,20余名志愿者先后开展法律援助,教育辅导、健康指导等活动30余场(次),惠及居民2000余人次,7个“爱心妈妈”常年为23名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设立捐助接收点,开展社会捐助活动12次,先后募集各类救助资金近10万元;举办儿童跳蚤市场6次,受益人数达800人,提升儿童社会实践能力和诚信意识。
大东街社区先后6次召开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开展“法治小区”、“遵纪守法家庭户”、“学法用法先进居民”、“和谐小区”、“五好家庭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凝聚起社区和谐发展的正能量。
新闻推荐
(记者蒋小琴)8月3日,记者从隆昌县统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隆昌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04.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隆昌县围绕...
隆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