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第五届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开幕综艺演出中,演员们踏歌起舞。
湖南的《梨花梦》令人陶醉。
观众参观摄影展。
在10月28日举行的第五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开幕综艺演出中,16个节目各有千秋,亮点多多,让在场观众大饱眼福。
由湖南省选送的舞蹈《梨花梦》,讲述了农家梨花园里的爱情故事;由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阱矿区横南社区表演的舞蹈《拉花》、由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叶枝镇同乐村同乐山寨表演的歌舞《阿尺木刮》,都展现了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
“我们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大家都是第五次参加展演了。”28日下午,在第五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的后台,刚表演完《手鼓舞》的新疆演员卡迪丽娅兴冲冲地告诉记者。当记者问她们为什么这么积极地参加展演时,爱唱爱跳的女孩儿们用爽朗的笑声回答道:“因为我们喜爱这个舞台,更喜爱歌舞。”
这时,不远处又传来了天籁般的高亢歌声。来自西藏自治区的演员们,正在为节目《盛装的阿吉》做开演前的最后准备。演员格桑曲珍说:“《盛装的阿吉》展现了藏族人民丰收之后喜悦的心情,所以就是要大声唱,才能有幸福的感觉。”
演员胡培琳今年24岁,来自湖南省衡阳市歌舞剧团,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她激动地告诉记者:“我是第一次来四川达州,没想到达州这么漂亮,达州人也特别热情。”一旁的演员朋友们也随声附和道:“达州美食多,晚上我们还去美食街尝了酸辣米线,太好吃了!今后有机会一定还要来!”
和参演人员一样满怀热情的,还有达州市的观众!在展演开幕演出举办地——莲花湖,当地管委会主任肖新海告诉记者:“今天光是莲花湖本地3个社区就来了3000多名观众,加上朝阳街道等地的群众,总数超过6000人,都是自发组团来观展,大家的热情非常高。”来自莲花湖管委会石莲花社区的张大姐高兴地说:“能在家门口看见这么好的文艺节目,太安逸了!”
演出进乡村 文化惠民乐融融
婉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10月28日,在宣汉县南坝镇沙湾新村,第五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 “欢乐乡村行”宣汉分会场文艺演出活动在这里举行。
文艺节目精彩纷呈,有来自天津市的曲艺表演唱《夸夸咱们儿媳妇》,有广东省选送的舞蹈《民工好兄弟》,还有江西省选送的舞蹈 《瓷灯熠熠》……此外,还安排了宣汉本土的文艺节目登台竞技。宣汉选送的小品《良心》,深刻诠释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重承诺、守诚信”的可贵;舞蹈《摆手舞》,展示了土家族历史生活的绚丽画卷,描绘了宣汉新农村建设的喜人变化和文化发展成就。
精彩的节目,吸引了附近南坝镇、峰城镇、桃花乡、天台乡等数千群众前来观看。“希望党和政府多送这样的文化活动下乡,让我们的业余生活更健康、更充实。”沙湾村村民郑清明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宣汉县南坝镇沙湾村,本届“一展一节一赛”还将在万源市青花镇五一广场、达川区百节镇魁字岩新村聚居点、大竹县竹阳镇东湖广场、渠县中滩乡天山新村广场以及开江县新宁镇桥亭新村广场举行分会场文艺演出,共计6场。
此外,第十五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的部分优秀作品也将走出室内,在四川文理学院和大竹县东湖广场等地举行文化惠民演出。从28日至30日,达州市各区县老百姓都能在家门口欣赏到优秀文艺作品。
广场上人山人海 万名观众看小品
10月28日下午,达川区天益广场上人山人海,约万名群众在这里欣赏了精彩的小品节目。70多岁的刘大爷告诉记者:“这些节目演得好,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逗人爱。”
德阳市川剧团表演的小品 《老槐树 望郎桥》拉开了演出的序幕。紧接着,攀枝花市艺术剧院表演了话剧小品《夕阳无限好》。泸州市非遗保护传习所表演的方言小品《巴到烫》,以其幽默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表演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电子科技大学的 《小院》、隆昌县川剧团的方言小品 《牵起你的手》、江安县的方言小品《分一妈》、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表演的《寻根》,都逗得现场观众笑声不断。最后,由达州市达川区文化馆演出的音乐小品《山乡恋歌》,更是把整场演出气氛推向了高潮。
深入田间地头 定格幸福新农村
作为“一展一节一赛”的配套活动,全国首届“乡土中国”纪实摄影展于10月28日下午在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基地文化走廊开展。展览分为“乡土中国纪实摄影展”“中外摄影名家看达州”“达州本土摄影家邀请展”三部分,展出照片千余幅。
达州摄影家协会主席李开杰介绍,外地摄影家在短短三天内,克服天气,光线不好等困难,仍旧创作出很高水平的作品,这一方面源于其功底深厚,另一方面源于他们深入生活,把镜头对准新农村、新农民。这些都值得本土摄影师好好学习。南充市文化馆工作人员王勇认为,纪实摄影最接地气,直观反映当代“三农”问题,摄影艺术独具的视觉冲击力让人印象深刻。
在本次摄影展中,李开杰航拍的组图《我的家叫达州》十分抢眼。“达州那么美,如果缺乏空中的视角,就太遗憾了。所以我自费买了航拍机,把家乡的美尽收眼底。”李开杰说。
优秀书画点亮农家娃“艺术梦”
10月28日,细雨绵绵。但在位于达州市凤凰山腰上的巴山书画院里,却人头攒动。来自四川文理学院等多个高校的三百多名师生,正依次排队入院,参观首届四川艺术节·文华美术奖优秀书画作品革命老区巡展。“希望这次活动,在展现达州地区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能从我们巴山儿女中培育、发掘更多的文艺人才。”巴山书画院院长马俊华告诉记者。
作为文华美术奖获奖代表之一,四川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老师吴仕华透露,本次文华奖巡展的优秀作品中,达州有9幅入选,“是达州这片红色热土还有勤劳朴实的巴山人民,给我们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吴仕华说,“近年来,达州市政府加大文化品牌创建,通过实施各项文化工程,打造了很好的文化发展氛围。巴山画派、巴山作家群、巴山摄影人等地方文化品牌也迎来了蓬勃发展。”
“从吴仕华老师的画作当中,我可以清楚地、近距离地了解到构图、着色等,收获很大。”四川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大三学生陈海碧,是南江县正直镇松林村人。“只要肯努力,追逐梦想,相信有一天我也能成为吴老师一样的大家。”
渠县荣膺“中国诗歌之乡”称号
在“一展一节一赛”开幕前的10月27日,中国诗歌学会在达州渠县举行授牌仪式,正式授予渠县 “中国诗歌之乡”称号。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程步涛、杨牧,著名诗人郑愁予、臧棣、敬文东、桑恒昌、大卫等近100名诗人、学者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渠县在各个历史时期均有诗歌诗词流传,仅宋元明清朝代就留有诗词诗歌40余卷。习诗、吟诗成为渠县独特的人文传统和景观,培养了杨牧等诗词名家。
渠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苟小莉表示,该县将建立渠县诗歌馆、设立诗歌墙、诗歌碑等,成立渠江诗社分社、设立“杨牧文艺奖”。
本版文图采写
杨东 漆楚良
特约通讯员王锡敬 张崇耀 吴涛
本报记者刘鑫 吴平 张立峰
新闻推荐
“这不是最后一次末日”距离2012年12月21日不到一周的时间了,这个谣传中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又成炒作焦点。从淘宝商家的“末日用品”到房地产商的“末日抵押”,从旅行社利用“末日”大肆促销到邪教利...
隆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