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隆昌新闻 > 正文

历史的甜味——寻访隆昌传统麻糖制作工艺

来源:内江日报 2016-10-07 00:00   https://www.yybnet.net/

■ 在内江,多年来一直有小贩背着背篼走街串巷,一边走一边敲打铁片,传出清脆悦耳的“叮叮当”声音,人们大老远一听,便知道是卖麻糖的来了。

■ 麻糖,味道甜而不腻,是内江人一直很喜欢的民间美食。这个内江人熟悉的小吃,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野,其中尤其以隆昌麻糖最为著名。据载,麻糖制作工艺传入隆昌县已有数百年历史,其中隆昌县龙市镇崇佛村更是被称为“麻糖专业村”。为了深究麻糖的历史文化,近日,记者来到崇佛村一探究竟。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沛润 文/图

从父辈那里传承的手艺

9月的一天,阴雨绵绵,但并不影响徐建的出行计划,家住隆昌县城的生意人徐建一大早就背着背篼、骑着摩托到龙市镇崇佛村,采购手工制作的麻糖。

来到作坊,刚一进门,就看到工人代师傅正在做麻糖。徐建一边看货,一边告诉记者,崇佛村的麻糖是纯手工制作,很“原始”,看起来有些“土”,但是在如今小吃品种眼花缭乱的县城里,麻糖的销路却出乎意料地好。“很多小孩都是家长带起来专门买这种手工麻糖,吃了还想吃。”徐建笑道。

一口袋10公斤重的麻糖装上摩托车,徐建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老板钟敏告诉记者,现在,自己的作坊一个月能制作500多公斤麻糖,销路一直都不错,很多人过年都要来这里大包小包地买回家,给远方的客人品尝。“不吃一口麻糖,都不好意思说来了隆昌!”钟敏笑道。

43岁的舒庭国是崇佛村村民,制作麻糖已经二十多年了,一进他的院子,一股浓浓的麦芽发酵味道扑鼻而来,一大锅麻糖原料正在发酵。他说,他家制作麻糖的手艺是祖传,煮米的灶台已经历了两代人的岁月,如今在农村要想找到这样的灶台都不容易了。多年过去,他依然坚持从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手工制作麻糖技术:先把小麦培育发芽,然后将大米、糯米、麦芽等原料发酵10小时左右,然后按一定比例入锅煮熟、熬成糖稀;当糖稀温度降至80多摄氏度时,渐渐变软成胶状,接着便徒手抓起滚烫的糖胶,像扯拉面一样反复拉长增加韧性,这样吃起来才筋道。然后再将拉长至手指粗细的糖胶排列、切割成段,冷却后糖胶会变得坚硬酥脆,此时再撒上温热的脱皮芝麻,麻糖便成功制成了。

舒庭国说,熬糖是制作麻糖最关键的一步。因为是多种原料混合熬制,需要按照特殊的比例制作,比例不合适,口感就不对。因为是大锅熬煮,必须掌握好火候,火大了易糊,火小了熬不成丝。一般来说,熬制麻糖大约需要4小时。时间一长,糖水就“老了”,拌不开;时间太短,又会缺少凝聚力,做出来的麻糖就不酥脆。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从发酵到熬制,需要足够的时间保证,所以,他们当天出售的麻糖,都是头天晚上就开始做。

原糖熬成后,舒庭国徒手将20斤重的黄色原糖从塑料纸上提起来,打个结后套在木质的工具上,开始拉扯。每次拉扯,舒庭国都会后退3步,身体向后躺,把麻糖拉成彩带一般细后又重新把糖套在木头柱子上,重复拉扯,直到麻糖变得酥软蓬松,颜色也由黄色逐渐变成乳白色。这个从父辈那里继承的手艺,传承几十年来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淘汰。

手工麻糖的味道,机器无法复制

在如今这个普遍采用机器生产的时代,崇佛村的村民依然坚持纯手工制作麻糖。舒庭国说,其实村里不少村民也曾尝试用机器做麻糖,但无论是发酵、搅拌,还是最后的拉扯,很多技术问题机器都不能解决。比如,搅拌时,糖水无法达到人工制作的那种比例,拉扯时力度无法控制,时而松,时而紧,最终导致机器做的麻糖口感和手工制作差距明显。所以,崇佛村的麻糖作坊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我们坚持纯手工制作,就是为了留住几百年来的麻糖味道。”舒庭国说。记者注意到,那专门用来拉扯麻糖的木制工具,因为历史悠久,上面有着浓浓的麻糖原糖味道。舒庭国介绍,这样的木质工具是最能保持麻糖味道的,用其他材料没有这种效果。

看着有些冷清的道路和作坊,舒庭国的妻子谢莉说,十年前,村里非常热闹,作坊前车来车往,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贩专门来这里买麻糖,经常排起长队,来晚了还不一定有货。很多商贩说,虽然外地也有麻糖,但是论味道,还是崇佛村的最好。谢莉感叹,以前的零食品种少,麻糖很好卖,熬麻糖、卖麻糖的人也很多,崇佛村很多村民靠卖麻糖为生。如今,零食品种丰富,传统麻糖受到冲击,但城市的一些街巷,还会时不时响起“叮叮当”的叫卖声,那声音总会吸引一些顾客,去追寻记忆中的味道。

耄耋老人的麻糖记忆

83岁的曾善也曾制作过麻糖。解放前,还是少年的曾善就在村里帮师傅打下手,煮米、熬糖、发酵,一系列的制作工艺,曾善都在师傅的指导下烂熟于心。曾善也不知道,麻糖制作工艺是何时传入隆昌的,只知道自己很小的时候,周围的大人就在做麻糖、卖麻糖。因为崇佛村的麻糖味道正宗,从各地前来买麻糖的人络绎不绝,渐渐地,麻糖作坊就在崇佛村大量涌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崇佛村经营麻糖的家庭多达近百户,成为远近闻名的“麻糖村”。在生活困难的年代,麻糖成了崇佛村很多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曾善笑言,那个时代没有超市,小卖部都不太多,远不像现在这样物资丰富。除了过年孩子能吃另外的糖果,平时就是吃麻糖,所以,很多崇佛村长大的孩子一提到吃糖,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麻糖的味道。现在,很多龙市镇的人到超市买糖果,会不自觉地和麻糖对比,最后发现:很多糖果都比麻糖更贵、更硬、更粘嘴,他们还是怀念家乡的味道。麻糖凭着特殊的甜香,在今天琳琅满目的零食中,依然拥有一席之地。很多外地人到隆昌后,都会一路咨询到龙市镇,买麻糖作为土特产带回去。

趣读:全国各地的麻糖

其实,不止内江制作麻糖,全国很多地方都制作麻糖,只是做法和味道有差别。

孝感麻糖

孝感麻糖是湖北著名的地方风味名点。它以精制糯米、优质芝麻、绵白糖为主要原料,配以桂花、金钱橘饼等,用传统的配方精心配制,经过12道工艺流程、32个环节制成。孝感麻糖外形如梳子,色白如霜,香味扑鼻,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功效。

孝感麻糖历史悠久,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吃过并赞不绝口,从而一举成为皇家贡品。后来各地也都仿制,但味道都不及孝感本地所产。据传,只有用孝感城关西门外城隍潭的“龙吐水”熬糖,才能制出上品的麻糖来。

嘉鱼麻糖

嘉鱼麻糖是湖北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食品,据传,早在公元960年的宋代就开始制作,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原料是以优质纯黑白芝麻仁、糯米、蔗糖,经过十几道工序精制成1毫米厚的薄片,形状呈半圆形梳子状,颜色呈乳白或黑色,芝麻均匀地分布在蔗糖中。主要特点是口感酥脆、麻香浓郁、甜味纯正、甜而不腻、吃起来令人回味无穷,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食品。具有香、甜、白、薄、脆、味纯、保鲜期长等七大特点,营养丰富,老少咸宜。

昭通麻糖

昭通麻糖是云南昭通市大关县民间传统手工食品,有百余年历史。昭通麻糖清脆香甜、回味悠长,以精选糯米、芝麻、白糖为主要原料,拌以桂花、金钱橘饼等精制而成。麻糖以香、甜、薄、脆的独特风味闻名,具有香而不艳、甜而不腻的特点,被称为“形似玉梳白似壁,薄如蝉翼甜如蜜”。昭通麻糖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颇有名气。

新闻推荐

紧扣产业和项目 助力全市建设“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马波到隆昌县调研

(记者刘小玲)10月20日,市委书记马波深入隆昌县,调研指导市第七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马波先后到四川天视车镜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宏术汽车钢板弹簧厂、四川隆昌海燕橡胶有限公司、四...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历史的甜味——寻访隆昌传统麻糖制作工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