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刚 本报记者 李忠福 文/图
10月1日,隆昌县普润镇的“花漫水乡”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人来人往。“9月26日客家生态农庄开业以来,生意比较好,国庆节承接村民的喜宴有30多桌。”农庄主人范晓军说道。
据了解,在农庄干活的30余名员工,全部是招聘的当地群众,“工资从1500元~2000多元不等。”范晓军介绍道。
隆昌县在脱贫攻坚中,针对贫困村“支柱产业弱、村级公共服务弱、集体收入支撑弱”现状,在普润镇的汪家、张佛两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依托农旅结合,走出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
“农旅结合”,推动产业扶贫
汪家村和张佛村,有贫困户113户、贫困人口334人,如何使群众脱贫致富?
2014年以来,隆昌县在普润镇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把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推动贫困村脱贫“摘帽”。
通过“回乡工程”,普润镇引进业主创办四川省馥巍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馥巍公司),在汪家村、张佛村等4个村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
馥巍公司通过直接帮扶、农业技能培训、吸纳本村贫困户就业、土地流转、种养业返包管理、订单销售,多管齐下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馥巍公司以郊区型农业产业园为目标,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高端农业示范、健康养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花漫水乡”。
园区高起点规划,由中国农业部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和重庆农科院共同完成,工程共分三期,近期通过紫薇、樱花、红叶李、黄花槐等花卉苗木的种植,营造良好自然环境;中期规划通过水产特种养殖、设施采摘农业、休闲垂钓、亲子互动等项目,形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远期规划发展高端健康养老产业。
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已流转土地约133公顷,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约67公顷以紫薇、樱花、红叶李等为主的花卉观赏园,60公顷苗木、特色水果、中药村种植区,建筑规模3500平方米的西南地区首家“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馥巍农业(四川)示范基地”,蓄水10万立方的月亮湖,以及6公里配套道路、5公里生产便道、1200平方米的餐厅、园区配套灌溉系统15公里、12000平方米的停车场,一个绿色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极具潜力的现代农业园初步成形,今年8月,成功获批“四川省示范农业主题公园”。
“花漫水乡”繁花似锦、景色宜人,初步形成乡村旅游与农业观光业态,成为游客短途旅游目的地。2016年1~6月,共接待游客 20余万人,高峰期日接待游客超万人。
“在汪家、张佛这两个省级贫困村,2015~2016年,投入省、市、县到村财政资金1300万元,落实财政专项扶贫到户资金28万元,发放产业扶持周转金20万元。”县扶贫和移民局相关人员说道,通过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促进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利益联结”,促进互利共赢
在试点过程中,隆昌县探索建立“三统三引三保”模式,盘活土地资源,调整企业与农户关系,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推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贫困村脱贫。
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土地整理、统一生产供销,降低农户的种养风险,提高农户积极性,让产品品质得到保证,推动“花漫水乡”产业园走向规模化和品牌化。
公司带农户,引导自主创业,吸引外出农户返乡创业,带动40余户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和乡村旅游业;引导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实行“公司+农户”模式,有专业技能的贫困户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从事管理、销售,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引导农民提升综合素质,公司长期聘请两名知名农科专家蹲点开展技术指导,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请专家手把手指导他们栽培无花果、葡萄、花卉苗木等,掌握栽培、管理技术。
公司联农户,实现“三个确保”。公司将流转的土地集中整理后,全部用于发展特色农业,结合园区发展种植果蔬、花卉苗木等,确保土地高效利用;公司将有劳动力的农户安排就地务工和发展产业,确保农户失地不失业;采取土地租金预付制,支持发展第三产业,确保贫困农户收入稳定。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公司农户实现“双赢”。
拓宽渠道,保障农民增收
普润镇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试点成果,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摘帽。
馥巍公司对已流转到2029年的土地,实行“先付款、后用地”的租金预付制,当年付清第二年租金,贫困户平均每年租金收益480元。园区每年吸纳就业200余人,优先聘请已流转土地的贫困户到产业园区从事电工、栽植、除草、采摘、保洁等岗位,主动把贫困户就业年龄放宽到68岁,每人每年务工薪金收益不低于4000元;在花卉、果树栽下后,馥巍公司把种植园区划成面积不等的小地块,按群众自愿返包给农户管理,由农户负责施肥、除草、摘果,公司提供有机肥、生态农药,支付承包管理费,每年管理费每亩300-500元。
馥巍公司与农户签订《农产品保价收购合同》,引导农户自行种植秋葵、无花果、蔬菜,养殖土鸡、羊等,实行订单保价收购,保证了农户的销售渠道,确保了农户基本经营收益。
短短1年多时间,普润镇“花漫水乡”农旅结合,走出的这条脱贫攻坚新路,促进了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吸引大量游客。
“2016年,汪家村和张佛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增收1800元,两个村均有望于年底退出贫困村行列。”县扶贫和移民局相关人员表示。
新闻推荐
(记者蒋小琴)干净整洁的室内、清新明快的设计,桌椅、灯饰颜色鲜艳,桌椅、展架根据小朋友身高量身定制,且藏书丰富多样,有一种置身儿童藏书乐园的感觉。这就是隆昌的“亲子阅览室”。记者获悉,“亲子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