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19个镇(街道)分片区开展培训,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群众提供农作物栽种、果蔬施肥灌溉、病虫防治等实实在在的农技培训以及提供市场指导、政策解读等相关知识。目前,培训班已开展专题培训600余场,参训人员达1.8万人。
基地实训培育新型农民
“我还想学种植花生高产技术。”课后,岩湾村一社社长陈大友反映自己想种半亩花生,因为种花生时间短、收益快,现在种下去,5月底就可以收获,每公斤能卖12—16元钱,收益可观。
“需要啥就教啥,如果村民对这项技术需求多,我们将组织集中开课,如果需求不多就采取分散教学。”吴英说,农民夜校还给村民发放了“明白卡”,上面印有各位教师擅长的领域和联系方式,村民可随时联系寻求指导和帮助。
隆昌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曾凯介绍,隆昌县农民夜校于去年11月启动建设,目前已实现全县359个村全覆盖。此外,还建立起了县、镇两级师资库,整合县上农林局等相关部门的专业骨干人才、以及“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等师资力量,建立起1500多人的师资库,并对教师的授课情况实行教师跟踪管理、满意度测评和能力提升计划,保证教学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隆昌还通过实地考察、综合比选,初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桃产业园等27个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新型园区或专合社,作为农民夜校实训基地,依托实训基地开课,帮助村民熟练掌握技能,同时基地还根据用工需求吸纳培训合格的村民安排就业。
在曾凯看来,农民夜校不仅要教授农业技术。年初隆昌县以“必学+选学”的形式制定了年度教学计划,内容涵盖了党性教育、文化卫生、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致力于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记者手记
农民夜校要合农民“胃口”
今年1月底,四川省“农民夜校”已经覆盖所有行政村,按照要求,每所夜校对当地群众实现培训全覆盖。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激发群众的积极性?结合春耕实际,教授春耕知识技能。今年春耕期间,隆昌的农民夜校很火,原因就在课程设置符合农民胃口,行家里手授课保证课程质量,丰富的师资库能满足村民的个性化需求,村民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主动提升脱贫致富能力,让农民夜校真正发挥了作用。
新闻推荐
集办公、办案、指挥、决策为一体,隆昌县检察院大数据中心建成并初步投入使用。这也是目前整个川南地区检察机关中首个建成的大数据中心。据悉,该中心可实现远程侦查指挥、对社区矫正同步监...
隆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