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小琴 文/图
隆昌属浅丘区类型县,全县无大江大河,流经县境内的河流以隆昌河、龙市河、渔箭河、三江河为主。四条河流流域面积小、径流量小,持续的农村生活污染、养殖污染等污染源导致水质恶化,尤其在秋冬枯水季节,流域污染较为严重。
整治水污染迫在眉睫,已成为隆昌人的共识。在隆昌县,针对河流流域环境污染的治理早已拉开大幕。在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隆昌县集中精力打响了河流劣Ⅴ类水体“歼灭战”,力争到2018年,隆昌河年均达Ⅳ类水体;到2020年,隆昌河、三江河水质持续改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70%以上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有效改善隆昌县水环境,为地方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治理,维护河库水体洁净
8月5日,隆昌县云顶镇白水滩社区的九曲河河段终于从水葫芦的包围中“解放”出来,恢复了往日的面貌。这是50名工人通过牵绳、卷扬机、挖掘机打捞,共同努力10天的结果。
九曲河位于隆昌县云顶镇和泸县嘉明镇交界地,隆昌县龙市河、渔箭河、大坳河沟汇聚于此,水量相对较大,漂浮物较多。尤其是进入三伏天以后,气温升高,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在河道内疯长,成泛滥之势,造成水体流动缓慢,河水逐渐变臭,给流域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云顶镇党委书记钟辉介绍,为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减少漂浮物,减轻对水体的污染,该镇于7月27日开出一条500米的泥巴路,直通河边,每天组织50人、10艘船、2台挖掘机、2台卷扬机和2台装载机,采取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该河段内的水葫芦进行打捞。
2017年,隆昌县加大对境内河流、水库、堰塘的治理力度,确保水体干净整洁。着重清除漂浮物、清淤泥、清障碍、清水质,提升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同时,全面推行河(库)长制,建立河(库)监督员、治水指导员、保护宣传员共计640人的工作队伍,负责监督、指导、岸线管理保护宣传等工作。
以水电站、拦河水闸、水坝周边河段及重要水库为重点,集中打捞水面漂浮物,主要抓好四条河流干流及重要支流水域,古宇庙水库、柏林寺水库、严家滩水库及场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漂浮物清理;重点解决四条河流干流及重要支流堵塞、污泥堆积等问题,提升河流引排能力;实施镇(街道)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办法,促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和质量改善。
加强河流管理,重点对河流管理范围内乱搭建、乱倾倒、乱排污等行为进行全面清理,严肃查处严重妨碍行洪、破坏河势稳定、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结合农村饮水工程项目,深入推进“清水工程”,对隆昌县河流、水库、堰塘进行拉网式排查,巩固水源保护整治成果。
目前,该县正在编制的《隆昌县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工程规划报告》中涉及连通河湖库水系工程部分提到,要大力修复水生态,保护自然湿地;全面完善县内主要河流水功能区划工作、水库水污染防治保护方案,实现境内河流、水库、堰塘水质明显改善。
全心守护,
确保古宇湖水源地供水安全
“四河一湖”形成了隆昌县的重要水系。其中“一湖”是指古宇湖。有数据显示,古宇湖储水量达5600万立方米,与杭州西湖面积相当。
古宇湖原名古宇庙水库,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一座以蓄水为目的,集城市供水、防洪、农田灌溉及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中型人工湖。
如今的隆昌县古宇湖,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越冬候鸟的栖息乐园,是摄影爱好者喜爱的拍摄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摄影爱好者这样形容他们眼里的古宇湖美景。
然而2009年以前,古宇湖被业主常年承包养鱼,湖水污浊、散发出恶臭。当年,古宇湖被隆昌县政府收回,经过反复抽水用于灌溉,加之湖内鱼虾发挥自净功能,2011年被确定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于2012年成立古湖景区管理委员会,保护好古宇湖水质,其水质逐渐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为了持续稳定改善古宇湖水源保护区环境,保证饮用水质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隆昌县专门成立了古宇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领导小组,实行湖长制,隆昌县委书记尹忠任湖长;编制相关技术分析报告,印发相关规范化建设方案,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环保责任制度,全力以赴指导和协调推进古宇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隆昌县注重生态修复,固本培元涵养源头活水。”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丽介绍,管委会牵头组织隆昌县食药监、工商、水务、住建、环保等部门,联合开展了饮用水水源保护整治工作,对北岸(含一级保护区)实施禁行方案,坚决杜绝水源保护区内违规钓鱼、违规建设、非法经营、偷排漏排等现象,确保供水安全。截至目前,隆昌县开展联合整治20次,查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3个,强制拆除违规搭建近10处,二级保护区内已有28家农家乐修建了化粪池,做到了“零排放”。
抽调各相关部门人员成立了搬迁办公室,制定搬迁方案、资金预算方案和倒排工期表,自7月13日起全体取消休假,每天吃住在古宇湖景区开展工作。截至目前,一级保护区内2家农家乐已签订停业协议,并彻底关闭,迁出农户3户。
严格控制项目审批关,对可能影响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项目实行限批、慎批、拒批,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审批可能造成水源污染的工业、农业、商业及服务业等项目,从源头上有效防止水污染;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的要求,定期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进行监测,结合环境监管,加强对水源地水质情况的实时监控,及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
全力控污,
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7月7日,记者在隆昌县第一生活污水处理厂采访时看到,这里绿树掩映、干净整洁。与之相邻的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及扩能改造工程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建设。
近年来,隆昌县建成区的规模和人口不断增加,工业企业的入驻,城镇生活污水、企业污水排放量也日益增多,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标扩容成为必然之势。
隆昌县加快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及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了16个场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动力化改造;完善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及场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完成了通达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先锋河嘴酒厂等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督促四川金盛食品有限公司投入资金500万元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截至目前,2017年立案查处四川金盛食品有限公司超标排污等25起环境违法案件,罚款166万余元。
针对城镇生产、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的问题,隆昌县完善了19个镇(街道)生活垃圾收储设施,目前已新建垃圾池265个,垃圾房75个,并按照“村收集、镇转移、县处置”的处理模式,及时清理转运镇生活垃圾,提高垃圾收集处置率。
制定了禁养区关闭、搬迁方案及限养区、适养区整治方案,实施禁养区内养殖场关闭搬迁,目前已完成古湖街道蒋文国养猪场关闭拆迁、响石镇中心养猪场关闭工作;实施限养区、适养区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金鹅街道李彬养猪场、龙市镇廖太福养猪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行种养循环协调发展,倡导科学施肥用药,推广生物防治及科学农膜技术。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绿化隆昌行动,实施古宇湖绿化提升、“山河湖路村”生态绿化等工程建设,完成公路绿化7.5公里,湖库绿化50公里,义务植树40万株,人工造林2000亩。
全民参与,
共护绿色生态系统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隆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指出,全县上下要树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理念,形成强大合力,推进隆昌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工作。
隆昌县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全面开展隆昌河流域综合治理,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隆昌。
隆昌县2017年初成立了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负责组织实施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由隆昌县四大班子领导担任河道河长,实行“一对一”结对管理,推动重点工程项目落实,确保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落实;在全县19个镇(街道)配备兼职环保人员,负责做好镇、村环境保护工作。
今年5月,在隆昌县发改局成立了隆昌河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在隆昌县水务局成立了隆昌县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范围内的河流、水库、堰塘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
隆昌县还通过了《中共隆昌县委关于隆昌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初步开展了编制《隆昌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项目规划(2016—2020)》,按照“八项重点工作”要求,实行重点工作清单制、台账式管理,制定了《隆昌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2017年工作责任分工方案》,这一切准备工作让隆昌各相关部门工作目标明朗,责任清晰。
“目前,隆昌县隆昌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隆昌县环保局局长潘玲介绍,面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隆昌县将严格按照《内江市2017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点项目调度表》督促完成各项目进度,对镇(街道)交接断面水质保护情况进行过硬考核。
从县委、县政府到每一位普通市民,78万隆昌人围绕中小河流治理、古宇湖饮用水水源保护、河流地表水保护、污水处理等内容,正着力进行“治水”“护水”,共建绿色生态家园。
新闻推荐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护航绿色发展——市纪委监察局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首轮专项督查
4名地方(单位)党政负责人被谈话提醒,12名单位党政负责人被约谈,3人被问责(记者徐艳梅)7月中旬至月底,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开展了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首轮专项督查,本次督...
隆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