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王美雄
改革开放40年来,隆昌市金鹅街道顺应时代要求,主动改革,创新发展,从发展单一养殖业到果树种植,从注重经济快速增长到注重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在实现村美、民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2014年,金鹅街道由省政府批准,撤销金鹅镇而设立。经过多年发展,金鹅最终实现了华丽转身。
如今的金鹅街道,是国家级重点小城镇、省级文明单位、中国石牌坊之乡……
创新发展
让先进村远近闻名
12月初,笔者在离隆昌城区仅3公里的金鹅街道光灿村看到,新栽种的柑橘树和已经挂果的柑橘林集中成片;村民变身产业园区工人,在山坡上忙碌;村里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公路建设如火如荼。
光灿村有14个居民小组,设党总支部1个,下辖党支部5个,党员52名,总人口2568人,预计到今年底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6000元。
“现在看到的光灿村是经历了多次改革之后的模样。”光灿村党总支书记许开武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大的问题是解决温饱,村民自发找出路,利用村离城近的地理优势,纷纷养殖生猪。
村民找到了脱贫之路,金鹅党委、政府领导在思考如何创新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金鹅党委、政府组织光灿村实施“粮食+糖+生猪+果树”的模式,把粮食制成麦芽糖,产生的麸子用来喂生猪,猪粪埋在柠檬树林下,增加土壤肥力,形成循环经济。到2000年,光灿村发展64户生猪养殖大户,全村年出栏生猪2.5万头,年产值达3400万元。光灿村的村民富起来了,成了远近闻名的经济先进村,成了金鹅辖区内的成功典范。
发展遇瓶颈
寻找新出路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此后,中央和地方逐渐把环境保护提到较高位置。作为基层治理的主要实施者,金鹅党委、政府深知生猪养殖中存在的弊端。”金鹅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罗世银说,为了提高村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治理环境污染,金鹅街道曾通过宣传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在中央环保督察的要求下对光灿村集中养殖区的圈舍进行了拆除。
金鹅街道于2014年3月由省政府批准撤销金鹅镇而设立,抓好农业发展仍是金鹅工作重点,尤其是让金鹅土地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发挥好作用。
罗世银介绍,几年前,金鹅街道引进一家果业公司,了解到优质杂交柑橘树已成为农业发展的致富树、摇钱树。此后,金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组织农技干部、村组干部和种植积极分子,先后多次到省内十余个区(县)考察学习,向省内外专家教授请教。结合隆昌土壤和光热条件,金鹅街道确立了“抢抓历史机遇 振兴柑橘产业”的发展目标。
转型升级
向村美民富迈进
2018年6月,金鹅街道引进的果业公司入驻光灿村,承包村里相邻的6个居民小组的土地发展新品种柑橘800余亩,这是该公司承包建设的第三号基地。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在金鹅街道承包土地3000余亩。
“今年8月,金鹅街道被确定为隆昌市乡村振兴战略试点镇(街道),光灿村为试点村。”金鹅街道党工委书记林永才介绍,金鹅街道在光灿村的5个居民小组推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标准化道路建设,为发展稻鱼、稻虾打下基础。全村3219.22亩耕地中已有近2000亩流转,发展了柑橘、花卉苗木和净水养鱼等产业。站在历史的转折点,光灿村再一次找准了发展方向。这也成为金鹅街道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当前,乡村振兴作为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在进行高标准规划,计划到2019年发展柑橘1万亩。”林永才说,目前,金鹅街道已引进业主10个,发展高标准柑橘基地7000亩。
下一步,金鹅街道将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以柑橘振兴为切入点,抓好柑橘基地建设、创出优质品牌、开展柑橘深加工,最终实现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为将隆昌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鱼米之乡”和“成渝特大城市绿色农产品基地”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近日,隆昌市政协针对“如何依法作为”这一热点问题召开专题协商会,组织市政协委员参加协商会,检察院与房管、交通、食药监局...
隆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