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隆昌新闻 > 正文

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隆昌市改革开放40周年民生事业回眸

来源:内江日报 2019-01-03 07:01   https://www.yybnet.net/

市民展示社保卡

农村学生享用免费午餐

1978年,隆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1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0.1155亿元;2018年,隆昌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8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2085亿元。40年来,隆昌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民生支出不断增加:连续14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培养农村家庭能人,新(改、扩)建市级医院和公办幼儿园、让农村偏远地区学生享受免费午餐……

随着改革红利不断释放,隆昌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从改革开放前的“泥巴房”到如今的“城乡广厦千万间”,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隆昌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民生政策的温暖。

◇罗喆娟文/图

公平均等惠及城乡群众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源,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突破口。

对于隆昌市古湖街道金星村村民蔡德刚来说,2018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37岁的他通过人社部门推荐,成为工业园区一家塑编企业的打包工。“近两年,母亲生病导致我们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返乡工作成为我唯一的选择。”蔡德刚说,感谢政府帮忙,现在方便照顾母亲。

40年来,隆昌始终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就业工作由“统包统配”就业办法转变为建立市场导向机制,逐渐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新格局。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从改革开放之初每年不足100人,增加到现在每年近8000人,实现了城乡居民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与此同时,隆昌构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让辖区内的城乡居民享受公平均等的医疗、养老等政策和待遇,实现了制度建设从无到有、覆盖范围从窄到宽,待遇水平从低到高。

看病有医保、按月领养老金……这些曾经只属于城里人的“专利”,在隆昌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中,让古湖街道古宇村60岁的村民曾品禄惊喜连连。“国家实施的改革,让我晚年生活不愁了,现在我也像城里退休的人一样,每月有养老金。”曾品禄乐呵呵地说自己晚年生活很幸福。

“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历史进程的必答题,也是见证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微窗口。”隆昌市人社局局长王明正介绍,40年来,隆昌社会保障实现了由政府和企业保障到覆盖城乡的一体化社会保障,逐步建立起统筹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制机制改革;从2015年10月起,全面放开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条件,打破户籍、身份、地域、就业等限制。截至目前,隆昌参加社会保险114.97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8%。从2005年起连续14年调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现月人均达到1834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月人均从55元增加到100元;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平均报销比例由起步时的5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80%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隆昌市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好了‘加减法’。”隆昌市委副书记曾强介绍,隆昌市一方面努力保障就业,提高群众收入,做好“加法”;另一方面通过减少群众在教育、看病、养老等各方面的支出,做好“减法”。通过这“一加一减”,使隆昌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成果。

让群众看得了病看得好病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更是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标。40年来,隆昌市以人民健康为主线,以惠民为导向,扎实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

据统计,1986年,隆昌有医疗机构79个,床位937张,卫生技术人员仅有798名(其中执业医师302名);如今,隆昌共有医疗机构806个,开放床位3550张,实有在岗人员2621名(其中执业医师1486名)。

“改革开发以来,隆昌医疗卫生资源和基础设施持续优化。”隆昌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陈彬介绍,40年前隆昌只有卫生所,“一间小破房,三件老诊器,一个小药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隆昌乡镇卫生所的真实写照。现在,隆昌拥有三级以上市级医疗机构2个、二级以上市级医疗机构2个、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8个。

隆昌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先后进行了改(扩)建,妇幼保健院进行了整体搬迁,医疗环境得到美化。目前,人民医院占地2.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中医医院占地面积1.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妇幼保健院占地面积2.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市级医院的医疗设备由原来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升级为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DSA(血管造影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型医疗设备。

家住金鹅街道的刘霞是隆昌一家事业单位的职工,今年5月中旬,26岁的她到隆昌新妇幼保健院待产。“原本紧张的心情,在新医院的优质服务和舒适环境中得到缓解。”刘霞说,她最终顺利产下一个男婴。

“改革开放后,从群众患病找医生,到现在享受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和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陈彬说,40年来,隆昌不断创新卫计工作,让老百姓在基层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2018年,隆昌免费为60名符合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免费健康体检1.2万人,免费为城乡居民建立电子档案62321人份。从2011年起,全面实施基药零加价和取消药品加成制度,让利群众1.08亿元。

从1979年的一孩政策到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隆昌计生工作由“计划”向“服务”转型发展,重点落实优生优育体检、符合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政策。仅2018年,隆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体检5084人次,奖励扶助7455人,特别扶助831人。

保障孩子平等入学

改革开放以后,教育事业得到恢复发展。

40年来,隆昌百姓生活日新月异,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实现“两基”目标,到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学生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从以白粉笔、黑板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到使用电脑、电子白板、投影仪,再到现在的网络教学,教育逐步走向信息化、现代化。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后,中央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并提出要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教育的要求。”隆昌市教育局局长余自忠说,隆昌立足教育为民、教育惠民,抓均衡、促公平、提质量,于2016年成功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截至目前,隆昌有公办、民办中小学87所,在校学生81051名,其中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100%、小学五年巩固率99.29%,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98.63%,初中三年巩固率100.47%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22%。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0%以上。

40年来,隆昌在主抓教育教学的基础上,把教育惠民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教育公平原则,采取措施促进优质资源不断扩大,全面保障弱势群体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在隆昌市龙市镇福庆小学,所有学生享受到了免费午餐。这是隆昌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午餐计划。该计划从2015年实施至今,涉及农村所有偏远学校,共44个校点,每年隆昌财政投入960余万元保障免费午餐计划运行,惠及学生7200余名。

福庆小学六年级学生李垣甫因父母在外地打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节俭惯了的老人很少为孩子准备营养丰富的食物。“学校食堂的饭太好吃了!”李垣甫说,学校的免费午餐营养好。

隆昌还落实了进城务工人员和随迁子女就学保障,把进城务工人员和随迁子女纳入教育发展规划、财政保障范围;在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同时,积极开展“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积极落实各项国家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助由“两免一补”扩大到“三免一补”,进一步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负担,无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新闻推荐

隆昌乡村巨变

◇海内盘改革开放40年来,内江同全国各地一样,出现了令人惊奇的巨大变化。远的事情我们说不尽,大的方面我们道不完,仅就隆昌市...

隆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昌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隆昌市改革开放40周年民生事业回眸)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