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庭院
◇本报记者 邓婉蕾 文/图
“真没想到家门口这条路不仅变宽了,而且变干净了,看不到垃圾,就像城里一样,每家每户门前也收拾得整整齐齐。”近日,长期在外打工的村民刘鸿雨回到老家隆昌市石燕桥镇大竹村过年,看到村里的变化后开心地说。
“以前这些小巷子堆满了垃圾,卫生状况很差。”刘鸿雨带着记者沿着村民集中居住区逛了一圈,小巷里干干净净。“巷子周边是村民集中居住区,长期以来,由于村民卫生意识较差,垃圾随意丢在巷子里,长时间无人清理。”刘鸿雨说,这次回来真的变化很大,从村主干道到不起眼的角角落落几乎看不到垃圾。
几年前,大竹村的环境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如今,走进大竹村,村舍整洁,道路干净,连片的产业园一眼望不到头,村容村貌已全然改观。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只靠行政命令是行不通的。特别是有些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剩下的几乎是老人、小孩、妇女。”大竹村村支部书记李映谷说,为了让村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村里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印发公开信、挂横幅、标语、流动宣传车等多种途径,不断向村民灌输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使讲卫生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
为了从“根”上改变村民的卫生习惯,大竹村将爱护环境卫生的有关要求写进了村规民约,明确每家每户卫生责任,不仅有效规范约束了村民的行为,而且也培养了村民群众讲卫生、爱环境的良好生活习惯。
“对照上面的要求,我们明白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可以做,这更利于我们遵守和操作,自觉保护环境卫生。”4组村民伍中芬告诉记者。
为确保环境整治实现良性循环,村干部实行责任包片,明确村干部责任,每名村干部负责管理4个组的环境卫生,并带头进行卫生大扫除,清理公路两侧水沟、公共场所、广场等垃圾杂物较为集中的地方,每月各组还会进行环境卫生整治评比,并采取奖与罚的措施,一时间,全村的环境卫生整治掀起热潮。
“为了促进环境卫生提升,我们组织了一支村民志愿者队伍。”“五清”行动开展后,大竹村向全村招收志愿者,第一时间就有村干部、老党员、退休村干部等前来报名。而在之后的工作中,这支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并配合村干部,深入村民家中开展“五清”行动宣传工作,遇到村户乱倒垃圾、乱堆乱放柴草、农家肥等情况就会加以劝说,使村民改掉这些坏习惯。
“村子变得整洁漂亮了,也让我们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看到家外面的公路有垃圾大家都会主动清扫干净。”在村民谢苍右看来,开展“五清”行动,改变的不仅仅是新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更多的是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更好地培养村民的卫生生活习惯,村上每月还对每户村民家和院坝进行卫生环境评比,评比活动由包村干部、办事公道的老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评审小组,逐户现场打分,把评比结果表张贴在人流多的地方,对做得好的村户进行适当奖励,对做得不好的村民进行批评教育,通过评比,各家各户搞卫生保洁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农村环境提升不能一蹴而就,李映谷说,我们村将乘着全市开展“五清”行动的东风,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强化宣传,发动村里的住户广泛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中来,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同时,继续改善人居环境。
新闻推荐
春节临近,为确保节日期间电力设备可靠运行,保障客户可靠用电,近日,国网隆昌市供电公司组织用电检查人员,全面开展重要场所安全...
隆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昌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