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家途中的车队
1月30日,农历腊月二十五,距离春节只有不到六天。这一天的攀枝花,天气晴好,温度适宜。
早上五点多,李明华开着今年刚买的汽车,载着妻子和两个女儿,和其他四辆泸州老乡的车子组成车队,一起走上回家的路。
从1997年到攀枝花上学算起,李明华已在攀枝花生活了20多年。20年间,他从一个人独自回家,到如今一家四口驾车回泸。
虽然已在攀枝花买了房,但是每年春节,李明华仍会带着家人回到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的老家,因为那里有父母家人,还有他熟悉的家乡味道。◎ 川江都市报记者 刘明霞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为了不堵在路上 一家人早上五点多就出发
攀枝花,四川最南端的城市,从地图上看,离泸州的距离并不遥远。但李明华一家却选择了早上五点多就出发,“走迟了,怕在西昌路段堵车”。
庆幸一路上都比较顺利,除了在泸沽因为下雪封路,李明华和朋友们下高速沿着108国道走了大约二三十公里之外,其余走的都是高速。“八百多公里,开了13个小时。”
1997年,李明华考上了攀枝花的大学。“那时候去隆昌坐火车到攀枝花,记得是头天中午一两点上车,第二天早上九点多到攀枝花。”李明华说,那时候年轻,二十几个小时的硬座坐起来也没什么,苦恼的是火车票不好买,“印象中,那时候票贩子好多”。
在李明华记忆中,泸州直达攀枝花的汽车是通了高速公路之后才有的。“有了直达大巴后,方便了很多。”今年是李明华第一次开车载着家人从攀枝花回泸州过年,并和泸州老乡组成了自驾车队,“在攀枝花务工的泸州人比较多,在高速休息区吃饭休息时,常常碰见泸州的车”。
二十年间,李明华往返于攀枝花和泸州之间,见证了两座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年泸州变化太快了,如果没有导航和朋友带路,我肯定会迷路”。
从一个人到一家四口 旅途不再孤单
22年前,李明华第一次去攀枝花时,只有一个人,拎着行李乘火车。如今,妻子和两个女儿陪着他一同回家,让小小的车厢不再冷清。“一路上,她们看看风景,吃吃零食,睡睡觉,也就到了。”
从攀枝花到泸州,沿途风景不错,对于李明华来说,却没有吸引力,因为这么多年,已经很熟悉了。
大学毕业后,李明华留在了攀枝花工作,在建筑公司做项目管理,这一做就是十几年。其间,他结了婚并有了两个女儿。“老婆是达州人,我是泸州人,房子买在了攀枝花。”
如今,李明华的大女儿在泸州上高中,平时住在龙马潭区的姑姑家里,八岁的小女儿则跟随他们在攀枝花上小学,“现在交通比较方便,她(大女儿)放寒假之后,就到攀枝花来,再跟我们一起回来过年。”
求学、工作、结婚、生子,李明华人生的几件大事都在攀枝花完成。2006年,他又在攀枝花买了房,用时下流行的话说,他成了“新攀枝花人”。但是,回泸州过年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父母还在金龙乡下老家,过年肯定要回家看看,陪他们几天”。
离家多年 戒不掉的是家乡的味道
经过13个小时的车程,1月30日下午六点过,李明华和家人到达了泸州,因为天色渐晚,李明华一家住在了市区妹妹的家里,准备休息一晚后再回乡下老家。“在攀枝花的时候,一件衬衣加薄毛衣在穿上一件外套就可以了,回到泸州不行,下了车,赶紧把羽绒服穿上。”
归家的喜悦冲淡了天气转变的不适感。记者采访时,已是晚饭时间,李明华说一会儿就将和家人一起出去吃饭,“他们要给我们一家人接风洗尘”。
在每年回家的接风宴上,黄粑一直是李明华最喜欢的小吃,“每年春节返回攀枝花时,都要带上几十个黄粑,有自己做的,亲戚送的,还有买的”。
也许,正是家乡的味道,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味道,吸引着跟李明华一样在外地的泸州人,即便是有千里之遥,也要赶着回家过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名字为化名)
新闻推荐
隆昌市山川镇:落实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精神 多措并举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王伟东记者李忠福)1月18日,四川承华胶业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建材苏州非矿院防水材料设计研究所“院企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