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余林霜 朱怡雨 文/图
改造背街小巷
提升幸福指数
“以前的梯坎都是石头做的,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早就不平了,上上下下都要谨慎,特别是下雨天,一不小心就要摔跤,那么高的梯坎,要是真摔了,那还得了!” 已经在市中区三八街住了几十年的黄辉大爷指着破旧的梯坎告诉笔者,“你看,这还没改的梯坎,就是这样的”。
笔者仔细观察后发现,老旧的梯坎有些地方已经掉了一块,有些地方被磨得圆润,高低不平,甚至出现裂缝。经过改造后,三八街高梯坎大部分已经变成了钢筋混凝土梯坎,梯坎中间留有栽植树木的位置,整个梯坎已具雏形,原本狭窄的梯坎变得宽敞。
三八街高梯坎的改造得到了附近市民的赞赏:“改造后,走在上面,心里头不再‘悬吊吊\’的了。”不少市民盼望改造工程早日完工,给他们的出行带来方便。
在市中区文农路改造现场,笔者看见挖土机正在作业。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这是在为管网下地做准备工作。管道铺设好了,才好进行下一步改造工作。
一位老大爷正站在街边观看施工人员操作。他叫刘昌贵,他对笔者说,“从开始改造,我就盼望着它早点完工。这里的路面破损严重,下水管经常堵塞,污水经常到处流,我们出行很不方便。现在要改造它,就是在为我们居民办实事,办好事。”现场一位居民告诉笔者,刘大爷几乎天天都要到工地关心改造工程进展,碰到个别市民对改造工作有意见,他就要“理论”几句。
市中区江西巷已经改造完工,每天下午6点以后,这里随时能见到一些昂首阔步的锻炼者,也能看到摇着蒲扇、推着婴儿车的悠闲散步者,“路改好了,我们不论天晴下雨都要出来唱歌跳舞,生活也更有味道。”家住江西巷3幢70号的居民周佳英笑着说道。
背街小巷改造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赞赏。已经改造好的侯家巷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况;过去,新建村的街道污水横流、垃圾乱扔,如今的新建村,新铺的道路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台阶全面换新,街面整洁;昔日市民心中的“贫民窟”智慧村最糟糕的是路面,不仅凹凸不平,而且路灯不亮,现在,平整的水泥路穿梭在背街小巷,高耸的路灯有序地屹立在街道两边,打消了行人走夜路的顾虑,让许多上班族轻松地放下手电筒,让家人为晚归的他们少了一份担忧……
背街小巷作为城区道路的重要组成,与市民的出行和生活密切相关。如果说主干道是一座城市的骨架和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则是一个城市的血脉与里子。改造背街小巷,是一项民心工程。内江市按照“路平、灯亮、水畅、街净”的原则,已经对康盛路、新建村、智慧村等9条背街小巷及旧居民区实施了道路硬化、排水系统修复工程,新装路灯,配建公厕、垃圾库、浴室等公益设施,同时对桂湖街、长河堰等农贸市场进行了规范化改造。今年下半年,还将对35条背街小巷进行全面整治,路不平、灯不亮、人难行等问题都将得到有效的解决。
改善城市“血脉”
便捷市民出行
大千路很美,这是每一个内江市民都知道的。如今走在大千路上,不仅绿树成荫,车驶人行也更加方便。
改造后的大千路让许多市民竖起了大拇指,“改得好”是听到的最多也是最简单的评价。没有了中间“碍事”的花台,双向6车道改为了双向8车道,水泥砼路面上加铺了3层共13厘米厚的沥青砼面层,人行道上重新安装的芝麻黑花岗石路沿石和平石,新建的漫行道,不仅让人们出行更为便捷,也让道路看起来更上档次。
有三年驾龄的司机王超告诉笔者,以前走在大千路上,虽然很少堵车,可是开起车来是小心翼翼的,就怕有行人从中间的花台蹿出来,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车祸。今年3月5日,他刚从东桐路转向大千路,突然看到花台边出现了几个人,他赶紧转方向盘,虽然没有酿成车祸,却惊了一下。说起以前的大千路,许多司机用“又爱又恨”来形容:“爱”是因为大千路很少堵车,“恨”是因为中间的花台阻挡了司机的视线,遇到行人从那里走出来,容易发生意外。
作为旧城改造的重点项目,东兴区西林大道、东桐路、大千路,以及市中区滨江西路、松山南路等城市主干道改造提升工程已经相继完工。走在改造后的街道上,道路更平,路灯更明,排水更畅,绿化更优……城市主干道的市政、环卫、公用、园林绿化等设施功能更加完善,档次得到进一步提升,让广大市民真切地感受到,内江正在向宜居、宜业的特大城市迈进。
楼房外墙“变脸”
改变城市形象
立面改造,像是为旧城这个大姑娘重新梳妆打扮。“三分姿色,七分打扮”,这旧城“大姑娘”穿上“新衣服”后,干净、整洁、清新,整体形象大大提升。
曾在内江师院读书的李晓军毕业后在成都工作,端午节回到内江,给他最大的感受便是内江在变化,城市形象在提升。“老式建筑立面改造后,的确恢复了‘神气\’,与城市中心的发展形象相匹配。”
拉上警戒线,搭起临时工作棚,一栋栋楼房前架起了密密麻麻的钢管……今年3月,市中区文英街立面改造工程开工。
文英街连接闹市区繁华地段,总长约1公里,由于坡度较大,道路面较窄,两边车辆停放多,改造难度相当大。为了保证立面改造工作顺利进行,每到上、下班高峰时段,交警都会在文英街中间路段进行疏导,让车辆有序通行。广大市民对改造工作也十分支持,使工程顺利进行。在文英街177号经商的店主徐晓平说:“虽然改造期间影响了生意,但是我一点都不生气,相反,还积极归顺货品,给改造留出足够的空间。”“这是为居民办的实事,我们肯定要支持。”新宇广厦20楼的居民陈玉说,她的父母住在文英街,享受了立面改造的成果,老人非常高兴。
一位施工人员欣慰地告诉笔者说:“立面改造很受大家欢迎,各方都积极配合我们工作,使得工程快速进行。”
市中区上南街立面改造工程开始了,“等了好久,才盼来我们这条街的改造。我希望早日改好,自己也乘势重新布置一下家里。”上南街72号居民张莉打算借此次改造的机会,把家里翻新装修,让房屋里外都“换新颜”,提升生活品质。
在立面改造中,要统一设置空调箱、统一砌遮阳台,这就需要市民拆掉原来安装的遮阳棚、防护栏、空调箱等等。即便如此,大家看到了改造的好处,都积极支持。东兴区艾林丰泽园的业主委员会带头动员小区居民主动配合拆除工作,有些市民忙于工作,就把拆除工作托付给业主委员会:“我把我家的钥匙交给你们,要咋个拆,哪个时候拆,你们尽管动手,我全力配合。”这些话,不仅暖了负责拆除工作人员的心,也影响了其他市民,拆除工作顺利进行。
从旧城改造至今,内江市已完成旧城改造项目37个,渝铁内江机务段片区、东兴老街棚户区和文英街劳动巷等棚户改造正在稳步推进中。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启动城区其余主、次干道综合整治及35条背街小巷配套设施改造。
按照雨污分流、提升管径、管护升级的原则,相关部门对城区200公里地下管网进行了普查,对兰桂大道、大千路、东桐路、太白路等易内涝区的管道实行雨水分区排放改造,新增检查井、雨水窗上百个;坚持多栽树、栽大树、栽好树的理念,城区绿化水平得以提升,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花大力气整治户外广告,实施老入城线、滨江西路、中兴路、江华街等城市主次干道改造,城市变得更加清爽、靓丽。
旧城改造工程让甜城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半年有改观”圆满实现的基础上,“一年大变样”正在变成现实,“三年脱胎换骨”的目标指日可待!
新闻推荐
2013年8月9日23时10分左右,在长江大道路段处发生一起二轮摩托车与行人相撞的交通事故,致行人受伤,伤者现在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不能正确的表述其身份。伤者为女性,年龄30岁左右,身...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