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内江新闻 > 正文

水中趟出“黄金路”——市中区创新机制体制发展特色水产促农增收

来源:内江日报 2013-11-26 04:12   https://www.yybnet.net/

1、建设中的西南地区最大的热带鱼苗种培育基地

2、成鱼寄养托底回收实现了养殖户与合作社的双赢

3、养殖基地务工让村民的年收入翻了几番

土地入股分红、基地务工增收、成鱼寄养获利……机制体制的创新,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受惠。

今年以来,市中区严格按照农民增收书记、区长负责制的要求,深化农村改革,将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培育增收潜力大、效果好的特色产业,支持以农民为主体、能带动农民增收的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创新运作模式,有效带动周边村民以土地流转、就地就近就业、特色水产养殖等多种渠道创收致富,探索了出一条助农增收的好路子。

截至目前,在内江市乡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乡渔专合社”)的带动下,市中区特色水产养殖户已有900户,养殖面积1910亩,产成鱼2292吨,实现产值4584万元,利润1453万元。

◇ 记者 李乐 文/图

■成立合作社叩开致富门

市中区永安镇元元坡村、新房村是市中区“十二五”扶贫开发的重点贫困村,没有规模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常年以来这里的村民大都以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为主,圈养少量鸡、鸭、兔等家禽,农民收入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条件较差,让当地村民的“致富梦”难以实现。

而这也是市中区不少农村现状的真实写照。

如何改变现状,找准突破口是关键。

为此,市中区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农村实地调研,听取区委农办、区水务局、区财政局以及永安镇的情况汇报,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2012年3月,正式成立乡渔专合社,就成为了市中区促农增收的新突破口。

在乡渔专合社成立伊始,市中区相关部门积极指导乡渔专合社制定章程,明确工作职责。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自主经营,协调服务、加强管理。采取股份合作的办法进行运作,做到了有牌子、有办公设施、有运作规章、有工作目标、有实际效果。

同时,市中区还积极争取财政资金400万元,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投入75万元,支持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的建设。对于合作社社员因资金不足需要购买饲料,市中区积极协调专合社与一家公司帮助社员贷款购买饲料,同时还补助社员2500元的贷款利息,解决了养殖户饲料周转资金困难的燃眉之急。

■土地入股可获得两次分红

近年来,市中区大力支持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序流转,发展专业合作、产权合作相结合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化改造,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11月19日,记者走进了位于永安镇新房村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据乡渔专合社理事长李进介绍,该基地占地240亩,建成鱼塘14口,总投资达480万元,2012年开建,目前已投入使用。

在基地内,只见10余口鱼塘连成一片、几名工人穿梭于鱼塘间投喂鱼料……该村3组的赵朝荣就是其中一人,“去年11月,我把3亩多地流转了出去,每年可分到近4000元,除此之外,到年底还可以得到一次分红。这样一来,就算我什么事都不干,每年都可以拿到4000多元。”

像赵朝荣一样,在新房村以土地入股的村民不在少数。

“我们村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就有300多户,每年可以获得两次分红,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形式好,土地的利用价值更高了,村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了”。新房村村主任刘德川说:“目前,全村的村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都希望养殖基地能扩大规模,让自家的地也能流转出去。”

根据入股协议,土地入股村民将获得两次的利润分红:一是每亩按900斤谷子的当年价折算现金,分上下半年两次进行分红(以2013年谷子市场价计算,每亩每年分红相当于1305元);二是专业合作社将拿出全年总利润的5%分红给土地入股村民。

■基地务工收入大幅增加

为引导和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家庭经营收入和务工收入“两手抓、两增长。”

在养殖基地建成中,乡渔专合社聘请的所有工人都是本村的村民,每人每天能拿到120~150元的工资。仅2012年11月上旬至今年6月,临时务工村民每人工资达到8000~15000元,半年多,增加了相当于种了10~15年庄稼的收入。

在基地建成后,乡渔专合社又在当地村民中聘请一部分人作为基地的日常管理人员,每月能拿到2000左右的工资,即使是季节性临工,每天的工资也在60~120元之间。

永安镇元元坡村5组村民刘树培,从去年底开始就一直在基地内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我今年都61岁了,以我们这样的岁数,不可能像村里的年轻人那样再外出打工了,就算是出去了,也没人要。”刘树培笑了笑,“现在可不一样了,我把家里的一亩多地流转出去后,一年就有1000多元的收入,再加上我又在基地打工,每月能拿到1850元的工资,这样加起来我一年的收入都有20000多元了,比起原来种粮食每年几百元的收入,现在不知要强多少倍。”

李进告诉记者,之所以基地建设和管理都聘请本地村民,是因为这样一方面减少了转包环节,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许多村民将土地入股,大家把养殖基地建设当成自家的事来积极参与,同时也增加了村民的务工收入。

■寄养成鱼保底回收

养殖户吃下“定心丸”

为进一步扩大色特水产养殖的覆盖面,市中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乡渔合作社,积极探索推广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的适度规模经营,让更多的村民从中受益。

为此,乡渔专合社通过创新模式,前期赊欠鱼苗和饲料给养殖户养殖,并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应鱼苗、统一饲料供应、统一养殖标准、统一防病用药、统一收购销售”的寄养模式,实行成鱼托底回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风险,给广大养殖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在乡渔专合社繁育销售基地,李进指着鱼塘里的成鱼说,“这里的鱼除了从基地运过来的以外,其余的都是从个体养殖户那里回收来的。以发放俄罗斯鲤为例,我们赊欠鱼苗和饲料给农户养殖,半年后回收是5元/斤,除去4元/斤的所有成本,净利润达1元/斤,以一口塘5000斤计算,农民半年就可稳赚5000元。为促进农户最大限度获利,合作社在自身市场供应都满足不了的同时,还特许农户自己对外销售,对销售不出去的再实行保底回收,确保了农户利益的最大化。”

2012年4月,市中区朝阳镇洪家寺村2组村民罗海明从乡渔专合社引入了6000尾龙凤锦鲤鱼苗,同年10月就全部销售一空,产值达24万余元,纯收入8万余元。

据罗海明介绍,以往他以养殖草鱼、鲢鱼、鳙鱼等为主,一年下来最多收入三四万元。自从引入观赏鱼后,他就将这几种鱼进行混养,收入随之翻了几番。

“今年,我又引入了两个品种的观赏鱼共3500尾,等到明年二三月份就可以出售了,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罗海明对于养殖观赏鱼的前景充满信心。

据了解,自乡渔专合社成立以来,合作社先后5次向史家、沱江、全安、龚家、凤鸣、朝阳、永安、伏龙、凌家等9个乡镇的700多户水产养殖户发放名优鱼(俄罗斯鲤、德国锦鲤等)、观赏鱼(兰花、红白、三色、龙凤等)鱼苗、鱼种数百万尾,成鱼远销成都、重庆、天津、广州、济南等地,预计年产值将达到500余万元。在提高产品知名度,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养殖户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大家的养殖积极性也更加高涨。

目前,市中区正在大力支持乡渔专合社建设热带鱼苗种培育基地,据李进介绍,建成后,这里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热带鱼苗种培育基地,年繁殖热带鱼苗可达到5000多万尾,预计2015年实现核心区养殖面积690亩,实现产量1050吨,实现产值2625万元,将带动1000户农户增收。

新闻推荐

争做安全发展忠诚卫士—— 市安监局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打造风清气正廉洁机关

当前,内江市正处于大力实施“项目落地年”,积极抓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和扩大开放等工作的加速发展期,发展和建设迅猛推进,各种经济行为越来越活跃。为促进内江市安...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水中趟出“黄金路”——市中区创新机制体制发展特色水产促农增收)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