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做很无聊?上会儿网。可是,上网无非就是不停地开网页、关网页、刷新网页,拿起手机也就是频频看时间、翻文件夹、频繁刷屏……专家分析称,此类现象为缺乏上网目的和有意义的自我认识的上网无聊症,建议市民学会正确认识网络,回归现实,不做城市“空心人”。
◇本报实习生 张小丽 徐艳梅 文/图
白领:
一天也离不开网 但打开网又不知做啥
“我上班有7个小时对着电脑,可下班后还是忍不住打开电脑!”家住东兴区能力路的陈璐是东兴区某单位工作人员。她告诉笔者,她平常上班7个小时基本都在间歇性上网,无非就是浏览网页、刷刷微博,每天下班回家吃了饭,她还会打开电脑“玩”一会儿。
“有时上网也很无聊,但是不上网又确实找不到事干啊!”陈璐坦言,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同学联系日益少了,同事之间似乎都有各自的“忙”,时常打开QQ都不知说什么,网页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反反复复刷大家的空间动态和微博……最后实在无聊找不到事干时,陈璐说,她就会找找电脑里还有没有可以清理的文件,打开杀毒软件扫描系统,盯着电脑屏幕发呆。
与陈璐有相同感受的还有家住市中区棬子路的市民李晓,做广告文案的她,白天工作很忙,只有晚上有时间自由上会儿网。李晓表示,白天工作成天对着电脑屏幕很累,本以为晚上可以轻松上会儿网,但是真打开电脑时又觉得没啥意思,电视剧太长没耐心看,新闻感兴趣的少,到最后她只有无聊得不停刷新网页。
游戏迷:
发誓不再玩游戏 觉得生活空荡荡
在城区工作的威远小伙子王飞曾是个游戏迷,上大学时曾几度因为通宵耍网游被老师劝诫,初上班时也曾因打游戏误了正事,被公司领导批评而错失晋升机会。王飞曾痛下誓言,再打游戏就“砍手”,甚至一度连网也想“戒”了。
王飞说,他工作后有几年都没耍过通宵游戏了,平时也就周末耍耍,但一般不超过两小时,但是不玩游戏还能干啥?王飞说,除了游戏,他也上网看看时政、军事类新闻和网友的评论,除此之外就是睡觉,总觉得生活空荡荡的,很单调。
手机控:
没事也要握着手机 翻来覆去刷新屏幕
除了无聊开电脑上网刷屏、打游戏,还有不少热衷手机上网的“低头族”。在街头巷尾、车站里、餐厅里、公交车上,都是不少“低头族”。他们既不打电话,也不发短信,只是习惯性拿出手机随便翻两下。
“等车太无聊了,拿出手机又不知干啥。电话本翻来翻去不知打给谁,手机游戏又都耍腻了。”市民刘智科说,尽管知道不会有什么重要的事,但他还是习惯拿出手机握在手上。
专家:
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 不做“空心人”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陈理宣认为,网络的虚拟性质和不确定状态让人们的情感和情绪也变得不确定起来,因此游离状态下人们对网络就会越来越茫然,从而形成网络发呆症,或者是上网无聊症,导致人们缺乏目的、没有动力、形成孤独感。
但从深层次来分析,这种无聊就上网、上网也无聊的人,其经验缺乏有序、系统、稳定、整体性,因而思维、情感、思想都处在一种凌乱的自发状态,对社会、人生、世界都没有清醒的认识、积极体验,所谓“空心人”即是。陈理宣建议,上网者首先要培养形成一种健全的自我意识,通过自我体验、反思形成有连续性、独立性、整体性的经验,对所见所闻能形成自己独立认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其次,要学会正确认识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人们积极而有意义生活的工具和途径,让工作和生活劳逸结合;再次,情感上的诉求要通过现实途径来解决,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在工作中体验快乐,多同亲人、朋友沟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心情阳光起来。
新闻推荐
(记者李仁胜)自1月29日市政府发布禁售禁燃孔明灯的通告以来,在城区燃放孔明灯的现象有所减少。但2月14日恰逢中国元宵节和西方情人节,按照往年情况来看,当晚是市民燃放孔明灯的高发时期。如...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