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中区中高考成绩再次迎来突破性提高,高考本一完成了市上考核目标任务数的260%,本三完成了市上考核目标任务数的161.5%;中考上国家、省、市重点校分数线的与2013年相比稳中有升;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大赛中,今年市中区获两项全国总冠军,多项作品获全国、省级一、二等奖——这是市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丰硕成果。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今年上半年,作为全市唯一的“四川省素质教育改革试点县(区)”的市中区,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顺时应势探索出了一系列举措,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推进全区教育科学、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本报实习生韦小梅
结对合作办学
缩小城乡差距
市民陈女士家住市中区太子路,她的儿子即将读小学一年级,而在她的思维定式中,“读不成名校,等于自毁前程!”而其居住区周边根本没有她所谓的名校,这让她整日犯愁。
听说内江十小在交通中心校成立了西校区,她抱着“看稀奇”的心态前去打探,结果却满意而归,“既然能共享到好的教育资源,就不用费心费力往名校挤了,让孩子就近读书也不错!”
这是继顺利实施内江实验小学与乐贤中心校合作办学之后的又一次尝试。
内江十小,位于市中区新华路,因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校园环境、优质的师资力量,以及优异的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声名远扬。目前,在校学生多达48个班级2889人。然而,交通中心校在合作办学之前,受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在办学道路上几经沉浮、徘徊不前,在校学生12个班级485人,且生源结构层次参差不齐。
在探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上,区委、区政府牵线搭桥,将交通中心校挂牌为内江十小西校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办学。内江十小则实行一校两区整合办学,并选派干部及教师到内江十小西校区指导工作和承担教学任务。
盘活现有资源
缓解“大班额”现象
已近中午12点,原内江三初中内,施工人员还在加班加点。得知记者来访,施工人员打开话匣子,“这次改造多亏了区委、区政府,投入了50余万元,运动场上要新修塑胶跑道,物理和化学实验室内要按国家规定配齐教学器材,教室内部要重新进行粉刷,安装电子白板、防盗门……争取在8月15日前完工。”
之所以称“原内江三初中”,是因为从今年6月5日起,原内江三初中已正式并入翔龙中学。原内江三初中,位于市中区民族路,在校学生155人,学生人均占地41.45m2,5个班级,平均班额31人,在职教职工32人。受辖区内“名校”影响,其连续几年招生人数都徘徊在30至60人。
而位于市中区南屏街的翔龙中学,同是城区学校,“待遇”却是天壤之别。在校学生4016人,学生人均占地17.93m2,66个班级,平均班额61人,在职教职工241人。学校中考、高考质量及素质教育是同类学校中的“排头兵”。
为缓解城区公办初中学生择校矛盾,进一步提高全区教育质量,市中区结合城区学校布局调整需要,在进行前期情况摸底、宣传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内江三初中和翔龙中学进行了整合。即,原内江三初中整体并入翔龙中学,更名为翔龙中学西校区,原内江三初中在校学生仍在翔龙中学西校区就读;原翔龙中学校址设立为翔龙中学东校区。新组建的翔龙中学采取一校两校区方式办学,对两校原资产、人员等均彻底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使用。
目前,翔龙中学西校区已成功招生120余人。受访的家长坦言,“其实只要学校环境好了,名师骨干流动起来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我们也不想费尽周折、舍近求远。”
推广九年一贯制
合理调配有限资源
除了“名校办分校”,推广九年一贯制是缩小校际差距的另一方式。
位于永安镇桥板凼村一组的桥板凼小学,在推广九年一贯制之前,其在校学生306人,6个班级,平均班额51人;学前班1个,班额54人;在编教师16人;学生人均占地面积7.98m2。距离500米外的民建初中,在校学生122人,4个班级,平均班额30人;在编教师25人;学生人均占地面积38.4m2。
生源较多的桥板凼小学却享有较少的公共教育资源,这种强烈的反差引起了市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反思。
“将桥板凼小学、民建初中撤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把桥板凼小学整体并入民建初中,设为民建初中的小学部,同时,桥板凼小学教师调入民建初中,以弥补其师资力量匮乏的现状。此举,不仅有效整合了区域内办学资源,科学合理调剂安排了教职工,还切实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引进民办学校
建强基础设施
“教育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在区委书记官健看来,还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扩大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推进民办教育借力工程,逐步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受教育机会、受教育环境、受教育过程等方面实现公平。
思路决定出路。市中区通过引进优质民办教育,进一步提升办学品牌和水平。去年11月17日,市中区人民政府与四川神州天立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就内江天立国际学校项目正式签约。今年6月28日,内江天立国际学校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该项目地处市中区城南新区,总投资18亿元,规划用地374亩,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建成后,可容纳6000名学生及数百名教职工。
同时,今年下半年,市中区还将抓好33个薄弱学校的校舍、运动场、食堂、公寓等的提升改造。例如,今年9月将动工新建内江十小二期,预计2015年8月建成一幢涵盖科学实验室、微机室、美术室、图书室等功能的综合楼。明年将动工新建的内江一小临江校区,预计建成后可容纳24个班1080名学生。将更好地推进城区小学教育事业的规范、协调、持续发展、满足城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有效化解城市小学大班额。
一个个接地气的决定,一项项强有力的举措,搅活了市中区教育这一池春水,谱写了一曲曲丰收的新篇章,让广大学生不仅“有学上”,更能“上好学”。
新闻推荐
(李建明)锣鼓敲起来,礼炮响起来……7月29日,在东兴区九龙生活广场,伴随简短的揭牌序曲,隆重、简朴的热烈气氛,备受关注的四川九龙九投资集团在人们的期盼中正式宣告成立。“走进九龙,走近财富。...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